财经 spend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北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等7项配套政策年内落地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等7项配套政策年内落地

发布时间:2021/11/28 财经 浏览:267

新增造林绿化8万亩、启动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行动、一批重大项目落户生态涵养区、普法守法氛围日渐浓厚……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关于检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条例自今年6月5日起实施,在实施后立即开展执法检查,目的是为了推动法规尽快落地见效。根据报告,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在内的7项法规配套文件将于年内出台。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部分产业政策针对性不强、支持政策向生态涵养区倾斜体现不够充分等问题,执法检查组建议,结合调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的发展政策。同时深入研究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农宅置换、购房补贴、搬迁奖励、就业考学迁移等问题,有序引导常住人口疏解。

生态涵养区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

此次执法检查组把督促配套政策文件制定放在重要位置。在20项配套政策清单中,年内将完成密云水库流域水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及综合性生态补偿保护等7项配套政策。

生态保护成效方面,1—10月生态涵养区PM2.5累计浓度30.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启动古树名木体检全覆盖行动,新建10个集体林场,新增造林绿化8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山区森林健康经营39万亩,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延庆区高标准践行冬奥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占地面积为22公顷的冬奥森林公园。

与此同时,在怀柔科学城、平谷、门头沟“一线四矿”、延庆世园会和冬奥小镇、昌平未来科学城和房山高端制造业基地等地,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区域绿色发展新引擎已逐步启动。

对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引导和激励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执法检查发现,废弃矿山、生态林断带和宜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薄弱区域急需开展生态修复,停采矿山修复工作存在理念局限、工程零散、资金单一等问题,各区修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需提升。

同时,保障绿色发展的路径还不够畅通。基层反映产业政策针对性不强、缺乏差异化,只有“大动脉”,没有“毛细血管”,很难落地。例如,条例规定,“应当制定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生态旅游、精品民宿等适宜生态涵养区的新兴业态发展。”然而,目前本市尚未建立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关的转移支付奖补支持机制,对生态涵养区围绕功能定位、突出绿色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不足。

密云水库一级保护区内仍有43个行政村、3.3万常住人口,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存在一定矛盾,亟需加大帮扶力度,制定完善支持政策,确保群众生产生活稳定。

建议加快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发展政策

执法检查组建议,结合调整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加快制定生态涵养区适宜产业的发展政策。盘活山地、林场、农宅等闲置资产,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拓宽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探索“点状供地”方面,抓紧出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各相关区严格按照“减量、集约、富民”的原则,统筹用好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盘活利用好村庄闲置的集体存量建设用地,既要保证区重点项目用得上地、用得起地,也要保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见得着地、用得着地。

随着密云水库蓄水量增加和水位上涨,要深入研究水库一级保护区常住人口有序疏解政策体系,重点研究农宅置换、购房补贴、搬迁奖励、就业考学迁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