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试点10个月 朝阳甜水西园社区成功“撤桶”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全市首个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试点10个月 朝阳甜水西园社区成功“撤桶”

发布时间:2020/04/23 头条 浏览:427

原标题:朝阳甜水西园社区成功“撤桶”

  昨天,甜水西园社区居民在家中将生活垃圾分类后,在桶站先称重积分,再破袋投放。本报记者 程功摄

  本报记者 朱松梅

  去年7月,朝阳六里屯街道的甜水西园社区撤掉了垃圾桶,成为全市首个试点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社区。10个月来,社区环境保持得怎么样?痛点难点如何破解?昨天下午,记者带着疑问走进甜水西园。

  34组垃圾桶减至5处分拣点

  房前屋后的垃圾桶,往往是社区最杂乱的一隅,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儿。下午17时,记者来到甜水西园社区,发现这个花园式社区里簇簇新绿、花朵满蹊,格外干净整洁,却没见到一只垃圾桶。

  原来,2019年7月,甜水西园在全市率先试点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试点区域总共有12栋居民楼,居民超过千户。打那以后,小区里原本24小时“在岗”的34组垃圾桶就被撤走了。

  垃圾,再也不能想扔就扔了!居民在家中做好分类后,仅在上午6时30分到9时、下午17时30分到20时这两个时间段,去小区的五处分拣点,在志愿者的指导和监督下投放。

  临近17:30,居民开始三三两两拎着垃圾去分拣点。“今天家里做了大餐,产生了一大兜厨余垃圾。”居民李敏一边和志愿者打着招呼,一边打开垃圾袋,把菜叶、果皮、骨头统统倒入厨余桶,塑料袋则扔进其他垃圾桶,一气呵成。

  说起“撤桶”之后的变化,李敏打开了话匣子。“小区里卫生死角没了,苍蝇、蚊子也少了。”她说,自己在这儿住了8年,每个夏天少说要消耗两瓶灭蚊喷剂,“去年,半瓶都没用完。”

  出门两分钟就能扔垃圾

  2分13秒,是从1号楼走到3号分拣点的距离,这也是整个甜水西园社区撤桶之后,居民扔垃圾需要走的最长一段路。

  “每一栋楼到分拣点的步行时间,我们都掐着表实地测算。”社区书记李颖说,定时定点扔垃圾,肯定会给居民带来不便,“但我们要尽量把这种不便降到最低。”

  偌大的小区里,五处垃圾分拣点该怎么选址?为这事儿,社区党委一丝不苟,召开了足足七八次居民议事会,哪怕有一位居民提意见,也要反复评估。

  最终,社区定下了五处分拣点的选址。它们都地处居民进出小区的必经之路。大伙儿不论是出小区、去菜站、进车库,都能顺手把垃圾扔了。“我们反反复复测算路线,保证每位居民从家门口到小区门口,路上总能经过2个分拣点。”

  结果是,“撤桶”之后,几乎没有人抱怨扔垃圾不方便。

  垃圾分类是要与固有的生活习惯抗争,无法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眼下,社区仍保留了垃圾巡逻车,在非投放时间进行巡回收集。一旦居民错过两个投放时间,不至于垃圾无处可扔。

  厨余垃圾拣出率翻了一倍

  过去10个月来,朝阳区城管委主管固体废弃物的副主任兰澎,几乎每个月都要去甜水西园看看。他有时掀开分拣点桶站的盖子,看看垃圾分得“纯不纯”,有时躲在一旁悄悄观察居民的分类习惯。

  让兰澎感到惊喜的是,如今,甜水西园每月分拣出的厨余垃圾从6吨提升到了13吨,翻了一倍还多。

  这离不开社区里的130位党员和志愿者,林桂珍就是其中之一。

  林桂珍今年73岁了,年轻时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一位爱美、爱干净的阿姨。去年7月以来,她报名成了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每周两次在分拣点值守,负责监督街坊邻里的分类投放,遇到投放不规范的,还要手把手纠正。

  碰到抗拒垃圾分类的居民,志愿者们更是拿出了十足的耐心。去年夏天,林桂珍发现3号楼的角落里,每天中午时分都会出现一袋垃圾。“我就在那儿蹲守了两天,发现乱扔垃圾的是一个小伙子。”林阿姨上前劝了两句,谁知到了第二天,人家转移阵地了,又把垃圾乱扔到了2号楼附近。

  林阿姨没放弃,也没生气,而是轻声细语询问:“小伙子,你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啊?阿姨可以教你分类,很快就能学会。”从那以后,这位居民不但改掉了陋习,还几次和林桂珍一起值守。

  “我们不怕有困难,也不怕大家不接受,持之以恒,垃圾分类肯定能习惯成自然。”林桂珍说。

(责编:池梦蕊、鲍聪颖)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