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图书市集:在秋天感受阅读的诚意
发布时间:2023/09/11 声音 浏览:426
9月8日至10日,由新京报社和郎园共同主办的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在郎园Vintage成功举办。本次图书市集主题为“阅读的诚意”,设有147个精选摊位,推出12场公益沙龙、15个主题特展以及5家出版播客等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读者。
一场“诚意满满”的阅读聚会
北京图书市集之前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4月,由新京报·书评周刊与首创郎园共同举办的春季场市集吸引了大量读者参与。
本届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在原有特色基础上对内容和玩法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集市售卖、主题展览、文化活动、现场读者交流等多元形式,鼓励青年加入阅读、享受阅读,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此外,活动立足北京文化,助力“书香北京”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上个周末的北京迎来了一场秋雨,然而雨天丝毫没有浇灭读者的热情。9月9日,室内场市集的入场者络绎不绝,涵盖了儿童、年轻人、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其中不少人是多次参与过北京图书市集活动的“老读者”。
本次图书市集的主题为“阅读的诚意”,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市集通过优选的诚意、内容的诚意、分享的诚意、倾听的诚意、生活的诚意、推荐的诚意、作家的诚意这“七大诚意改变”,让读者可以静下心来选书、买书,尽享与在场的编辑、作家们面对面交流的“以书会友”之乐。
在摊主选择上,此次秋季场市集活动延续了“有价值的出版”这一核心原则,优选100余家知名出版社与独立书店集体出摊,为现场读者带来编辑们诚意推荐的好书。
除主办方之一新京报·书评周刊之外,后浪(全品牌)、理想国、商务印书馆、中信出版集团、三联学术等知名品牌,薄荷实验、铸刻文化、浦睿文化等新锐品牌,佳作书局、码字人书店等文艺青年热衷打卡的书店,以及小众独立书店摊主都带来了很多图书以飨读者。市集上的“摊主”大多是图书编辑和作者,读者不仅能买到很多内容优质、装帧精美的纸质书,还有机会见到写书、做书这些背后的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的涿州暴雨使很多出版企业受到影响。今年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邀请了金城出版社、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儿童文学》杂志社、联合读创、时代华语、领读文化、中国林业出版社、未读等受影响较大的出版机构和图书品牌在现场出摊,并减免了书市摊位费。
用创意和匠心激发阅读活力
作为北京图书市集的主办方之一,新京报·书评周刊为广大读者带来了“新书月榜”的特展——阅读,为了成为“不标准”人类。自今年以来,除了年度阅读作品和日常荐书,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了“新书月榜”——每月为读者集中选读一批新近出版的好书,并陆续在全国10家书店进行线下展出。
在“新书月榜”特展现场,每一本陈列的书都是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们从每月“新书月榜”的书单中精选出来的。关于自身的困惑、关于时代的诘问、关于人生的参照、关于历史的回响、关于童心亦有哲学的一刻……这些或严肃或轻松的议题,读者都可以从书单中读到。
另外,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摊位还推出了新京报·书评周刊报纸阅读专区,最新一期“奥本海默专题”受到了现场大量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新京报APP也走进书市,成为优选摊主之一。在这里,读者可以收集新京报创刊20周年21枚特色栏目印章,还可以购买寓意秋天“种有好收获”的“种子纸”。21枚印章包含新京报APP多个特色栏目,还有5枚本摊位书市特制印章。记者看到,有的读者拿着自己的集章册,有的拿着刚买的“种子纸”,认真收集印章。
新京报APP摊位还准备了报纸,邀请读者挑选喜欢的字句,制作一首专属自己的秋日“拼贴诗”,贴在明信片上,寄出一份心意。此外,可以抽奖的抓娃娃机、“今日新闻号外”的背景墙也吸引了众多大小读者前来体验。
在图书市集现场,新京报·书评周刊与小红书共同发起了“秋天的第一本好书”等线上活动,读者可以晒晒买到的好书,发布逛展攻略,让爱书人能够彼此支持交流。
小红书阅读运营方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线下沉浸式逛书展,线上参与图书内容讨论的形式,帮助书迷解锁更多阅读乐趣。
2023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12场公益沙龙
●做书的这些年——对话社科文献新锐品牌主理人
嘉宾:郑庆寰、段其刚、杨轩
●清代的女性与社会——《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图书分享
嘉宾:杨剑利、青青子、黄心瑜
●回望长安三万里,读懂那些大诗人
嘉宾:兰川、常迎春、高妍
●那些年,我们弄错的动物学知识
嘉宾:张劲硕
●看见我,拥抱我——基层流动女性游戏剧场,《我的名字:基层流动女工个人史》新书预热活动
嘉宾:齐丽霞、赵志勇、范雨素、郎佳静
●如何在语文课本里,来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
嘉宾:李天飞
●患了石窟失语症?资深研究员带你畅游不可错过的云冈
嘉宾:赵昆雨
●记取时代的地景与人情——张玲玲小说集《夜樱与四季》北京分享会
嘉宾:张玲玲、杨庆祥、路内、走走、张诗扬
●情绪劳动,为何总是性别为“女”?——《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新书分享会
嘉宾:孙萍、安超、周雯静、青青子
●把“女”字亮出来——磨铁读诗会·诗歌快闪
●当代哲学的艺术之思——以福柯的绘画考古学为例
嘉宾:董树宝
●一个诗人的画猫日记——里所绘本《危险是真的危险,美是真的美》新书首发分享会
嘉宾:西娃、沈浩波、马君、孙一圣、里所
■ 关注
15个主题特展:分享阅读带来的火花
室内主题特展是本届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在内容深度上再升级的新特色。包括主办方新京报·书评周刊推出的“新书月榜”特展在内,15个室内主题特展涵盖推理、女性主义、艺术、科幻、手工艺等多种议题,分享阅读带来的火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带来了“社科文献图书品牌周年展”,同时进行甲骨文十周年展、社科文献特装展以及社科文献各学术图书品牌集体周年展。磨铁集团策划的“把‘女’字亮出来特展”关注女性作家、女性题材,希望写作和阅读形成合力,让更多女性被看见、被理解,通过阅读觉醒并获得力量。
佳作书局聚焦艺术家,选取覆盖艺术家各类艺术表现形式的书籍,力图呈现艺术家们真实的创作历程,深度挖掘艺术家们灵感诞生的过程。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代文学出版中心以“歌声像一块旧的丝绒擦拭着我的心”为主题,展示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当代文学出版中心2021年成立至今的所有出版物,包括《收获长篇小说系列》、金宇澄《繁花》、程永新《穿旗袍的姨妈》、路内“追随系列”等。
此外,三联学术“漫游‘三联学术’的精神世界”主题展、理想国的“想象另一种可能”主题展、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库重点推荐书目”主题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为了人与书的相遇·助力全民阅读展”、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的“‘不可错过’的展”、商务印书馆的“中国现代出版从这里开始”、金城出版社联合浦睿文化推出的“人间故事”展,企鹅兰登的“企鹅布纹经典特展”、DK图书的“DK 50周年版式设计展”、中国纺织出版社的“穿越时空的中国古代服饰图书展”等特别展览,也吸引了大量读者。
12场公益沙龙:感受重聚的力量
逛书市必去的项目就是沙龙活动。本届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联合摊主们奉上12场公益沙龙,涵盖出版经验分享、社科文艺思考与亲子互动等活动,让读者聆听自由的思考,感受重聚的力量。
今年的沙龙活动中,有四场性别议题相关活动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分别是:清代的女性与社会——《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图书分享;看见我,拥抱我——基层流动女性游戏剧场,《我的名字:基层流动女工个人史》新书预热活动;情绪劳动,为何总是性别为“女”?——《她们不是唠叨,只是受够了:不被看见的情绪劳动》新书分享会;把“女”字亮出来——磨铁读诗会·诗歌快闪。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一本将性别史、法律史、社会史三种不同视角巧妙结合的佳作。在“清代的女性与社会”活动现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剑利、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博士后黄心瑜和媒体人青青子,从这本书谈起,讨论妇女史这门学科,以及贞节烈妇、孝女戏子、诗人才女等不同的女性群体在清代有着怎样的一生。
把“女”字亮出来——磨铁读诗会·诗歌快闪,紧扣本次书市主题“阅读的诚意”,为参与者,尤其是为女性参与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通过朗读一首首女性主题诗歌,亮出自己的女性身份,展示自己的女性特质。同时也欢迎男性参与者加入,表达对女性的理解与支持,共同体验性别之美和诗歌之美。
5家出版播客:用“耳朵”逛书市
今年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还首次尝试播客串台活动,特邀5家出版播客节目:即兴沉默、文艺富薪、最近买了什么书、活字电波、偶然误差FM,围绕“一读书,世界就静了”的主题,在现场串台、聊天、分享好书。
这5档节目,除文艺富薪提前上线外,其余均将在市集结束后上线各大播客平台。其中,“最近买了什么书”是一档泛文化类播客,两位主播是一对夫妻,已在图书行业从业八年。在节目中,他们聊到图书市集这个读者与编辑双向奔赴的线下场域魅力何在,书展和市集有何区别,不同城市的市集之间又有何差异;当出版人都在哀叹“书越来越不好卖了”的今天,火爆的市集似乎与当下出版业的困境形成了有趣的对比,对于参加的读者和出版方而言,到底可以从中收获什么等话题。
受邀的主播们在市集现场完成播客的录制,分享各自在市集中的有趣发现以及阅读感受。他们还会不定时地成为“摊主”,和读者们面对面交流。
上一篇: 大戏看北京 9月11日-17日精品推荐
下一篇: 回龙观体育中心本周日全面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