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voi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 甘作社会课堂校外资源丰富学生暑期实践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甘作社会课堂校外资源丰富学生暑期实践

发布时间:2023/07/26 声音 浏览:166

走进中国盲文图书馆,感受盲人生活、了解视障文化;走进朝阳法院,了解诈骗陷阱、跟着案例学维权;在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学习水知识、珍惜水资源;探访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华威消防救援站,体验消防员的训练日常。在这个暑假,社会资源为小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近日,新京报小记者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创新力、表达力。

中国盲文图书馆

感受盲人生活 了解视障文化

“长知识”“我第一次知道盲文是六点盲文”“盲人看不见,但他们好厉害”……7月19日,近30名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中国盲文图书馆,在馆内常设的视障文化馆、触觉博物馆、爱眼博物馆学习盲文相关知识,用眼睛与纸笔发现和记录对盲人群体的了解。

“视力残疾包括全盲和低视力,主要分为四级。”参观刚刚开始,中国盲文图书馆助理馆员于老师就为小记者们详细解答了我国视力残疾的分类,并在一张全国盲人数据分布图前讲起盲人群体的情况。

在一面类似于洞洞板的透明塑料板前,于老师讲述了盲人在书写盲文时的不易,“他们用小锥子一样的工具扎盲文,有的孩子刚开始学习扎盲文的时候,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有的就会把下巴放在手上,借用脑袋的力量去扎盲文。”

盲人日常出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记者注意到,在视障文化馆还有一间特别的房间:黑暗体验室,专为普通人体验视觉障碍带来的不便而设计。体验室里伸手不见五指,需要左手一直摸着墙面前行,同时,耳边还会传来汽车声、人声等不同的声音,模拟盲人在外出行时的环境。

这段经历也让小记者们难以忘记。新京报小记者、朝师附小太阳星城学校四年级学生菅子贤表示,“现在才知道盲人有多难,他们在那么黑的环境下走路,得有多难受啊。”

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的一部分制作成的浮雕作品、仿制的十二兽首、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模型、缩小版的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在中国盲文图书馆五层的触觉博物馆里,盲人群体可以尽情地触摸展品,在安全的环境下用指尖感受文明。于老师告诉记者,馆内所有展品均为复制品,大大小小共有各类“文物”300余件。

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小记者们也很兴奋,在得知可以上手触摸后立马上前。有的小记者还拿出手机和十二兽首中与自己生肖相同的兽首合影留念。

当天,小记者们还进入了爱眼博物馆参观,了解爱眼、护眼的知识。新京报小记者、府学胡同小学六年级毕业生钱睿征是当天参观小记者中为数不多戴着近视眼镜的人,在爱眼博物馆参观时,他格外认真,“我本来就是近视,我有个老师也是近视,后来做了近视手术,我就想知道,这种近视手术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参观结束,钱睿征对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有了更多了解。

时值暑假,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馆区内,也有不少读者前来。记者在一楼大厅看到,7月,图书馆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视障群体参与。比如固定类培训盲人口琴培训、盲人葫芦丝培训、盲人带球培训、盲人手风琴培训等,同时,还有《交换人生》《幸存日》《利刃出鞘》《长空之王》等口述电影播放。除了线下活动,图书馆还设计了系列线上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朗诵沙龙、视障儿童周末兴趣小组活动(暑期班)等。

于老师介绍,目前,中国盲文图书馆5楼展览展示区基本上都是对公众开放的,“主要是针对盲人群体开放。希望向更多的人科普爱眼知识、视障文化。”

记者了解到,位于西城区的中国盲文图书馆自2011年建成开馆,为全国盲人提供公益性、便利性、综合性文化资讯服务,一直致力于成为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社会终身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性公益文化资讯服务机构。

于老师表示,青少年群体来到中国盲文图书馆参观体验十分必要,“希望可以从小就培养他们‘残疾人和我们一样’的意识,残疾人也可以平等、参与、共享美好生活,残健共融的理念需要大家一起培养。”

华威消防救援站

参观消防装备体验消防员训练日常

“太帅了!”“太厉害了!”7月19日,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华威消防救援站内传出阵阵喝彩声。当天,新京报小记者们来到华威消防救援站参观采访,了解消防工作,学习消防知识,在演示绳索攀爬上楼环节中,消防员敏捷的身手引来小记者们欢呼。

刚走进消防救援站,新京报小记者们就被一辆辆消防救援车吸引,如此近距离地接触消防车和救援装备,让他们兴奋不已。消防员给小记者们详细讲解了消防救援车辆和器材,并演示了灭火服的穿戴。

在消防员的带领下,小记者们边听边拍照记录,并踊跃提问。“平时要进行什么训练?睡觉时如果有火警怎么办?”消防员从训练日常到如何出警都一一进行了解答。

“消防员45秒就能出车赶往现场救援,让我印象深刻。”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三年级三班的小记者汪嘉滢说,消防员非常辛苦,一天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不论是遇到火灾还是其他救助,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当天,小记者们还走入消防员休息区,以及“消防员之家”。华威消防救援站副站长杨琨介绍,“消防员之家”配备有休闲娱乐设施,供消防员在工作和训练之余使用,同时,消防救援站内还设有“心理缓压室”。

参观过程中,消防员现场演示了翻越板障和绳索攀爬,敏捷的身手让小记者们发出阵阵喝彩声,在被消防员的本领折服的同时,也对消防员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绳索爬楼太快了,他们特别厉害。”来自清华附小昌平学校天北校区三年级六班的小记者李睿萱感叹道。

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

学习水知识 珍惜水资源

水的三种形态是什么?亚洲第一长河是哪条河?穿黄工程利用了什么原理?7月18日,拿着罗列了19个问题的调查问卷,25名新京报小记者走进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参观,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掌握北京市水资源情况,学习水知识。

“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箭射没有洞,刀砍不留痕,雨来成碎锦,风起现花纹。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南水北调团城湖管理处讲解员田家绮话音刚落,就有小记者高声答道“水!”一堂生动有趣的水资源课程开始了。

田家绮围绕水与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节约用水三个部分,向小记者们介绍了世界水体分布、人均水资源分布、南水北调的渊源与总体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其效益、节水标志的构成和寓意等内容。“为什么北方这么缺水?谁提出的南水北调构想?世界水日是哪一天?”其间,她不时抛出问题与小记者们互动,小记者们踊跃举手回答。一名男生在观看完关于“母亲河”的视频后自发起立分享说:“我们应该节约用水,不浪费水资源。”

随后,小记者们进入南水北调工程展室,一边听讲解、一边拍摄记录。在自由参观环节,两块屏幕吸引了不少小记者的目光,在供查询使用的屏幕前,大家在老师指导下输入家庭住址,查看居住社区用水是否来源于南水北调工程;另一块是答题屏,小记者们分组展开了节水知识竞赛。

在田家绮的带领下,小记者们又来到工程实物展区,展区内所有物品均是当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时使用过的机械设备。大家对感兴趣的地方依次提问。

团城湖管理处团城湖管理所副所长郝鸿晨说:“我们在去年成功申请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和国家级水情教育基地,目前已经接待了来访者5000多人次,其中包括很多中小学生。”她表示,基地的主要职责是让参访人员通过宣传展陈,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历程以及后续的整体规划,明白北京市民的用水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大家节水爱水,达到节水型社会的目的。

学校和家庭可以从哪些方面、利用哪些方式开展水资源教育?郝鸿晨表示,基地与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她发现,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节约用水的教育,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在世界水日,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画画、创作节水Logo;也有学校会让孩子们说一个家庭节水小妙招,或者播放节水公益宣传片、给孩子讲节水小故事……“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形式,我们也会在宣讲中使用。”

此外,郝鸿晨认为节水首先是以家庭为单位,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要让孩子们形成对水资源以及对北京极度缺水现状的正确认知。

朝阳法院

警惕诈骗陷阱 跟着案例学维权

7月19日,新京报小记者们走进北京朝阳法院,在采访资深法官的同时,也了解这些可能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违法情况,并深入了解法官这一神圣职业。为贯彻“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自2017年成为新京报小记者实训基地,共同开展“听案件、访法官、逛法庭”等普法活动。

当天的普法活动设在朝阳法院二层的第一法庭内。刚踏入第一法庭,小记者们就被庄严肃穆的氛围所震撼,原本在室外还叽叽喳喳的小记者们迅速安静下来。他们频频用手机、相机拍照,不放过法庭内的每一处细节。

普法主讲人为朝阳法院望京法庭的法官助理谷岩,她先带领小记者们了解法庭的设置。在介绍完审判员、原告、被告、代理人以及书记员的位置和工作职责之后,小记者们抓住机会踊跃提问。

“为什么审判员席位有三把椅子?”“证人应该坐在哪里?”谷岩均一一详细解答。她介绍,当一名法官在独任审判时被叫做“审判员”,和另外两名法官或两位人民陪审员一起审理案子时便组成“合议庭”,合议庭中的主审法官被称为“审判长”。

“证人只有被法官传唤时才能进法庭,剩下时间在外等候,以保证审判公平公正。”谷岩顺势介绍了小记者们所坐的席位——旁听席,并告诉小记者们,在真正的庭审过程中,旁听人员不能发言,要全程保持安静,更不能随意走动。

随后,谷岩带来了以“教育培训合同履行常见问题”为主题的普法课程。“你们在店里买到特别喜欢的奥特曼卡片、冰淇淋,这个算不算买卖合同呢?”“算……不算?”面对法官的问题,小记者们有点犹豫不决,谷岩据此详细讲解了合同在法律上的概念和形式。她介绍,合同的生效并不拘泥于“是否签字”,如果发生消费纠纷,即便没有书面合同,也不影响双方存在的合同关系,以及当事人权益的行使。

在长达半个多小时的普法课程中,谷岩着重讲述了“服务合同”的核心内容,她解读了阅读合同时应关注哪些重要信息,以及一旦和服务机构发生了退款纠纷应如何维权。

新京报记者从朝阳法院获悉,为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在今年暑期,朝阳法院联合新京报开展了多期的普法活动,来自该院望京法庭、刑事审判庭等法庭的一线法官和法官助理分别为参与新京报小记者活动的小学生们开设了普法课堂和法院体验。体验过程中,法院还带来了神秘礼物——法袍,小记者们可以身着法袍,坐在审判员席位上敲一敲法槌,体验法官公平公正的职业敬畏感。

据北京朝阳法院政治部工作人员黄硕介绍,该院多年持续开展多种形式“请进来、走出去”的普法活动,今年上半年全院走进学校开展普法讲座、邀请学生参观法院、旁听庭审、开展巡回法庭等76次。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