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voi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 “每月一题” 重在强化解决问题的自觉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每月一题” 重在强化解决问题的自觉

发布时间:2023/01/14 声音 浏览:194

新年伊始,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度“每月一题”成绩单:17个问题完成450项工作任务,公众满意度达到91.93%。今年,北京市还将对规范物业收费、农村道路治理、供水供电保障等17个高频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千头万绪的事就是千家万户的事。作为一项城市治理创新工作机制,“每月一题”专盯那些群众反映强烈、牵涉利益众多、多年未能解决的“硬骨头”“老大难”。两年来,从解决不动产登记难题,到根治欠薪顽疾;从遏制施工噪声扰民,到推动老楼加装电梯……持续攻坚中,相关方面为群众办成了不少实事好事。与此同时,针对某些新业态新领域出现的症结,主管部门及时填补制度空白,加快形成政策系统。以去年为例,共有105项政策随“每月一题”出台,让公共服务、安全保障等事项更加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每月一题”落地生根,关键在于找准了靶向、汇集了力量。一方面,12345热线等方式收集到大量鲜活的民生诉求,“每月一题”正是利用了这一庞大数据库,对百姓问题总结共性、打包分类,变“一事一议”为“一类一议”。从个别到一般、从要素到系统,大大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很多事项解决所需要的职权和资源基层并不掌握,往往陷入“看得见的管不了”的尴尬。而在“每月一题”机制下,牵头主责单位明确了,分层调度方案理顺了,问题范围与治理主体实现高度匹配。随着各方为民办事的能动性被充分激发,自然就形成了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每月一题”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而生,更是在强化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精准解决问题的自觉。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只要不断向前发展,就会随时产生新问题、新矛盾。特别是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说,地域差别大、人员数量多,民生诉求多元多样。如果从一个区,到一条街,再到一栋楼,每一个治理单元都能变被动“等投诉”“等派单”为主动“上门找”“提前办”,整体效能就会大大提升。而居民群里讨论的大事小情也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抱怨也好,其实都是一种“意见箱”。俯下身子、打捞民声,基层治理工作可以更加有的放矢。

有学者指出,一个城市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取决于决策者对问题的建构,是否与民众认为的城市治理问题相符合,是否与城市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符合。用好“每月一题”机制,更要发扬“每月一题”的理念,让治理与诉求精准对接,让城市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继续提升。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