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京津冀“慧”种地走上“智富路”
发布时间:2022/06/10 声音 浏览:240
六月的京津冀大地,山清水秀,沃野连绵。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一座座育种实验室落地开花,一片片牧场乳香飘飘……三地“智慧”农业合作项目,连接京津冀经济命脉与城乡循环,关系着人们的柴米油盐、三餐四季。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携手天津市、河北省的农业农村部门,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使京津冀农业走上“智富路”。
“智慧”种地助农增产增效增收
粮食、果菜、玉米、北京鸭、奶牛、西甜瓜、生猪等都是人民生活离不开的食品,如何提升三地人民不断增长的食品消费需求,是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北京专家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建立了5个专家工作站、14个双百对接基地,引进示范蔬菜、花卉、食用菌、芦笋、果树等品种61个,示范种植玉米、小麦、枸杞、草莓以及各类蔬菜总面积超过900万亩。在环京地区推广高科技示范田,仅杂交小麦,就在沧州、唐山、武清示范推广60万亩,实现节水3000万吨、增产4500万公斤。
自2021年以来,北京奶牛团队通过“奶牛保姆行动”在津冀开展示范推广工作20项,覆盖当地奶牛5.47万头,增加收益320余万元。“家禽”团队通过推广北京鸭高品质生产技术,带动河北承德等地肉鸭产业发展,出栏日龄缩短2天,料肉比降低0.07,鸭胚合格率提高3.5个百分点;在阜平硒鸽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模式,带动650人就业;叶菜团队与河北蔬菜团队共建张北蔬菜生产核心技术示范区2400亩;食用菌团队在河北丰宁县和平泉市开展耐高温香菇优良品种选育,产量增加28-33%;鲟鱼鲑鳟鱼团队在曹妃甸建立3-5个饲料-养殖一体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开展新型蛋白源研制,促进其在农牧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应用;生猪团队在涞水县开工建设“外埠综合试验站”,已完成设施建设1500平方米……
全产业链信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三地农业全产业链信息共享机制,是京津冀“智慧”种地、共同走上“智富路”的支撑和保障。近年来,三地共建了京津冀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盐碱地生态植被修复4个联合实验室等不同层次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以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北京市在张家口、承德、唐山的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物联网农情监测系统,建设双向视频站点、远程教育站点,为农户提供病虫害咨询诊断、农技远程培训等服务,各类涉农科技信息服务总数超过750万人次。通过建立网络云盘、微信公众号等共享平台,实现京津冀蔬菜产业科研成果共享。
北京持续聚焦环京24个蔬菜主产县,选定200个蔬菜生产基地作为监测点,通过“京冀蔬菜产销信息系统”每年采集蔬菜播种面积、上市量、价格、销售渠道、进京比例等信息超过5万条,建立形成了京冀蔬菜产销基础数据库,为京冀两地分析研判蔬菜供京提供了重要支撑。并利用“菜篮子市场信息”微信号向河北蔬菜生产经营者提供蔬菜价格查询、推送蔬菜市场监测分析,为京冀两地蔬菜产销对接提供了市场信息服务。
三地还结合农业生产日常工作,开展了京津冀农产品质量安全联合督导检查活动;推动了京津冀农药管理联防联控和植保植检等协同发展工作;建立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京津冀联合监测机制;在种子、农药、兽药、动检、屠宰、渔政管理、跨界河流等方面,跨区域持续开展了联合执法工作。
丰富百姓“菜篮子”鼓了农民“钱袋子”
2020年,北京市制定《北京市生猪产业优化提升发展和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工作方案》,通过引导北京龙头企业在周边省市建设自控外埠基地,提升猪肉区域可控供给能力。
据介绍,从2004年到2015年,北京涉农企业在承德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9个,投资总额达到220亿元。
2008-2017年,北京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开展膜下滴灌技术(每年支持2万亩以上)、蔬菜品牌建设、“农超对接”蔬菜专业合作社奖补、蔬菜专业技术提升、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等项目。
2022-2025年,北京将在河北、天津环京周边地区支持建设一批蔬菜生产基地,总面积超过6万亩,将更好地保障北京市民“菜篮子”、鼓起河北农民“钱袋子”。
上一篇: 玉田春季包尖白菜端上北京夏季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