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technology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京津冀最大水稻育种基地建成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京津冀最大水稻育种基地建成

发布时间:2021/10/12 科技 浏览:170

4400多平方米的面积,可全天候工作,不受自然环境影响,并自动模拟不同地区稻田的自然状态。京津冀规模最大的智能化水稻育种温室基地近日在天津建成。

“与传统露天试验基地相比,全天候工作的温室基地对缩短育种时间,提高育种质量、降低人工成本等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精确鉴定小站稻育种表现型和基因型。”天津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同发起的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五年来,通过共谋项目、共建平台、共享基地、务实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京津冀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模拟不同地区稻田自然状态

天津小站稻种植历史悠久,米质优异,是我国著名水稻品种。2020年,天津小站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被正式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行列。

为加快选育高产优质天津小站稻品种,天津市农科院历时三年,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京津冀规模最大的智能化水稻育种温室基地。天津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遗传育种目标,智能化水稻育种温室基地从水稻的群体水平、个体水平、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进行研究,为遗传育种提供新理论、新技术、新途径、新材料,同时还可积极开展遗传、生理等多学科交叉跨界研究,推动包括水稻在内的多种农作物品种在多方面进行融合融通。

基地安装有先进的智能型控制试验室,如自然光人工气候室、人工补光试验室、智能温室、微气候室、网室、抗旱鉴定室等,可自动模拟不同地区稻田的温度、光照、湿度以及土壤盐碱等自然状态,通过种植对应的水稻育种试验新材料,从中观察其生长情况,鉴别育种新材料的具体性能。基地还能进行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创新利用,开展优质化育种研究,进行优质化生理基础及栽培技术研究等。

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核心平台

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2016年6月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同发起,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平台,也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年来,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在重点领域攻关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河北农科院原院长、河北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慧军介绍,河北农科院与北京农科院、中科院等单位共同实施“小麦玉米主产区氮磷淋失阻控技术与产品研发”项目,建立起综合技术体系4套,申请发明专利7项,申请地方标准2项。

天津市农科院与京冀有关单位联合,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特色果品溯源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明确了京津冀地区苹果、梨、葡萄、桃4种大宗果品及鲜食蔬菜和食品接触材料的主要危害因子及其风险水平,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成果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0年年底,北京农科院、天津农科院、河北农科院等京津冀20家科研院校再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发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资源和先进技术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推进三地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