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冬奥场馆赛后开放 市民新添健身场所
发布时间:2022/10/11 财经 浏览:244
近1671个日夜,建设世界一流场馆
北京冬奥会共设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北京市主要负责北京及延庆赛区8个竞赛场馆、16个非竞赛场馆及31项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其中,北京赛区包括国家速滑馆、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首都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延庆赛区包括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实际上,自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相关场馆的建设工作便陆续开启。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介绍,2017年3月北京市下达冬奥工程建设“开工令”后,数万名北京冬奥建设者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冬奥建设精神,投入到场馆建设工作中。
北京赛区突出“双奥之城”的优势,除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外,其他竞赛场馆均利用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非竞赛场馆大量“借用”北京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如北京冬奥村赛时为运动员、教练员提供服务,赛后作为北京市的人才公租房面向社会配租,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借用了国家会议中心二期。
延庆赛区被誉为“最美赛区”,建设了国际一流、填补国内空白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区定位于“山林场馆,生态赛区”的理念,体育设施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完工,让一流的冬奥会场馆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2021年10月28日,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这也标志着在经过近1671个日夜的奋战后,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及延庆赛区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完工。同时,由一大批中国自主科技创新成果支持着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冬奥理念变为现实。
北京冬奥会开幕,各个冬奥场馆迎来正式“大考”。实践证明,这次大考成绩非凡,冬奥场馆的建设获得了多方的高度赞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在“雪游龙”观看比赛时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场馆非常棒!是世界一流的!”
后冬奥时代,场馆赛后利用仍大有可为
4月16日,“冰立方”开启冬奥赛后首秀,场馆开放区域保留了冬奥会的全部原貌景观,场地的各种临时设施也暂缓拆除,观众可体验“原汁原味”的冬奥赛场。
当天,不少市民前来打卡。83岁的陈女士说,正是因为冬奥会期间看了冰壶比赛,所以想体验一下赛场氛围,“我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体育运动,现在有了这机会,感觉特别好,就想来体验一下平时接触不到的冰壶运动。”
后冬奥时代,各个冬奥场馆仍发挥着自身的特有使命,场馆赛后利用仍大有可为。
继“冰立方”开启冬奥赛后首秀后,4月29日,延庆奥园正式迎客;7月9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正式对外开放,公众可近距离接触北京冬奥会“最快的冰”;8月8日,国家游泳中心冰上运动中心对公众开放……随着各大场馆有序向公众开放,曾经的冬奥赛场变身为首都市民健身休闲和旅游的场所,推动全民健身,各类冬奥运动也得以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
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总体规划处处长桂琳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曾表示,冬奥场馆的长久使用,是北京2022年贡献给世界奥林匹克运动的初心,也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胸怀和格局。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北京冬奥会不仅大幅带动冰雪经济,而且为冰雪经济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成为了全世界首个“双奥之城”。一座座奥运场馆不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还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发展的缩影。北京冬奥会,“双奥之城”北京给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留下诸多重要遗产,冬奥场馆便是其中之一。14年前,北京留下的12个新场馆已证明中国人有智慧经营管理好奥运会物质文化遗产。后冬奥时代,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依然有足够的自信延续既有的经验与荣光。
2015年7月31日
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
2017年3月31日
北京市下达冬奥工程建设“开工令”。
2018年5月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发布。
2021年10月28日
国家体育场“鸟巢”改造工程完工。至此,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及延庆赛区场馆和配套基础设施全面完工。
2022年2月4日
北京冬奥会开幕,所有冬奥场馆正式投入使用。
2022年3月13日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举行。此后,场馆转入赛后利用阶段。同年4月起,各大冬奥场馆陆续对外开放营业。
上一篇: 减量发展:千年古都绽新颜
下一篇: 彭兴利:全心全意为村子做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