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pend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北京:明年底前完成易积水路面改造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明年底前完成易积水路面改造

发布时间:2021/05/18 财经 浏览:282

原标题:第6版 北京新闻

  本报记者 任珊

  今后五年,北京将加快补齐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短板。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城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明确,到2025年,本市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重点道路要达到小时降雨65毫米不发生积水;中心城区其他道路及新城重点道路要达到小时降雨54毫米不发生积水;中心城区溢流口、跨越口在场次降雨小于33毫米时污水不入河。

  问题突出片区纳入综合治理

  通过采取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更换旋流井盖等措施,本市将进一步扩大道路雨水收集能力。到2023年底前,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及新城道路雨箅子“平立结合”改造将完成。

  对于部分因路面原因导致的积水问题,市交通委将牵头,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路面积水问题排查,优化调整路面坡向,实施路面改造。2022年底前,易积水低洼点路面改造全部完成。

  在完善雨水管网方面,本市将实施雨水管道提标,改造雨污合流管线,打通45处22公里“断头管”。

  为了破解下凹桥区积水问题,水务部门将在金安桥、金泰桥、郭公庄铁路桥新建3座雨水泵站,对红领巾桥、四元桥等8座下凹桥雨水泵站进行改造;同步完善雨水泵站进出道路,并实现双路供电;新建晓月苑排涝泵站。朝阳区CBD、海淀区马连洼上地清河西三旗地区、丰台区南部及河西地区、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等积水内涝问题突出的片区将被纳入综合治理,从而提高区域排水能力。其他区也将梳理辖区内积水内涝风险隐患较大区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予以治理。

  试点开展雨箅子“门前双包”

  方案中明确要求,积水内涝防治及溢流污染控制要与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建设相结合。北京将优先利用自然洼地、绿地、滨水绿带、城市公园、下沉式广场、留白增绿空间等实现雨水调蓄和溢流污染强化净化,发挥综合效益。

  具体来说,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发挥削峰错峰作用。恢复和保持城市及周边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严格保护河湖、湿地、低洼地等自然调蓄空间,不得随意侵占河湖水域。要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在用地审批、土地出让、开发建设等阶段,明确排水防涝、调蓄设施等用地范围,落实地块雨水径流管控和竖向管控要求,建设海绵城市。新建道路绿地要具备雨水蓄滞和消纳功能,对现有高出路面的绿地,则结合道路大修、绿地更新等改造,逐步达到新标准要求。

  全市将设立统一的雨水口和易积水点标识,准确标注雨箅子位置、管理责任主体及积水范围等信息。加强对排水设施及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化巩固推进“清管”行动成果。

  结合河长制工作,北京将完善水务专员进街道、进社区行动,开展雨箅子“门前双包”试点,建立高效快速的积水处置体系,实现雨水口日常有人保护,雨中有人清理。各区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通过装备配置、人员培训、应急演练等措施提升养护能力和水平。

  完善中心城区抢险基点布局

  高科技也将助力城市积水内涝的治理。全市将实施积水点和排水管网监控,扩大积水点监测范围,感知水位、流量等要素信息。通过完善共享机制,利用5G、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市区两级相关专业运行单位数据共享。整合运行调度、灾情预判、应急抢险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对排水管网、泵站、再生水厂、调蓄设施、蓄滞洪(涝)区及河道行洪等方面进行协同调度,提高城市排水防涝智能化水平。

  在应急处置方面,通过优化完善中心城区抢险基点布局,确保实现抢险单元30分钟内到达,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区20分钟内到达。此外,本市将建立应急抢险装备更新机制,完善应急抢险通行保障措施。到2025年,各区至少建立一支专业化排水防涝应急队伍,并根据服务范围、管网长度配齐人员和装备。

(责编:鲍聪颖、高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