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市民收藏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报纸 7000份旧报纸串起红色革命史
发布时间:2021/05/13 财经 浏览:297
《晋察冀日报》、《新华日报》(太行版、太岳版)、《人民日报》、《群众日报》……这些发黄的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报纸静静地躺在北京市房山区居民何先生家中的书柜里。爱好收藏及对红色革命历史感兴趣的他,上世纪90年代从废品收购站陆续回收了近7000份1945年-1949年解放前的报纸。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在他家中一睹这些报纸的真容。
在何先生家的书柜里,这些《晋绥日报》《辽宁日报》《冀鲁豫日报》《东江日报》等50余种报纸被分门别类地装订成厚厚的册子,一摞摞地整齐堆放在一起。为了便于抽取查阅,何先生还在一些报纸内页里插了便签。除此之外,茶几上、书桌上也堆满了报纸、书籍。
“1994年时,下岗的我待在家里没啥事干,便常去北京周边的村庄废品站里回收一些有价值的红色报刊资料。这些报纸都被很完整地装订成册,成摞成摞地堆在那废品站里无人问津,十分可惜。”何先生介绍,那时废品站老板将这些报纸按照品相完整度来论斤卖,价格从一公斤八毛到几元钱不等。
何先生所收的报纸中,1948年6月15日的《人民日报》无疑是最具收藏价值的一份。1946年5月15日,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边区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先后在河北邯郸、武安出版发行。1948年6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合并,改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石家庄出版发行。也就是说,何先生所收藏的这份,是改版后的《人民日报》的创刊号。
此外,上世纪90年代末,何先生还从废品站捡回来一块“宝”――《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录》。此书有500多页,详实记录了当时由中央任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中央人民政府以及各省市、部委的人事任命名单(如今这本书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公开出售价格在2000多元。)
就这样,何先生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从废品站陆续收回近7000份报纸。他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没有多少学识文化,只是凭着在云南上山下乡做知青时培养的阅读红色革命史的兴趣,时不时地翻阅这些旧报纸。“从这里面,我了解到解放战争、辽沈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了解到我们党从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最终成立新中国,这一路走来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为了完整地保存好这些报纸,何先生书柜里时常备着樟脑丸,防止报纸受潮发霉生虫蚁。
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学京剧的何先生儿子,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喜欢上了研究这些红色革命史。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何先生儿子计划着找家出版社将这些解放前的报纸影印出版,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党的奋斗史。
文并摄/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刘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