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spending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北京:扫墓人数较去年增长近6倍 环保祭祀用品认可度提高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扫墓人数较去年增长近6倍 环保祭祀用品认可度提高

发布时间:2021/04/06 财经 浏览:283

原标题:越来越多市民选择文明祭扫

  本报讯(记者 王琪鹏)昨天是清明假期最后一天,祭扫人数较清明节当日出现明显回落。昨天,全市223处祭扫点共接待群众21.93万人,疏导机动车6.43万辆,与前一日相比分别下降52%、50%。小长假期间,全市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总体平稳有序,三天共接待群众110.18万人。

  据统计,全市223处祭扫点共接待群众21.93万人,疏导机动车6.43万辆,较清明节当日分别下降52%、50%。其中,八宝山地区接待祭扫群众16886人,机动车4389辆。全市当日入园祭扫人数排名前五位的祭扫点为:八宝山革命公墓(9840人)、福田公墓(8108人)昌平区景仰园(7824人)、昌平区天寿陵园(7055人)、天慈墓园(6522人)。

  清明假期三天,全市共接待群众110.18万人,疏导机动车32.29万辆,同比2020年清明假期分别增长594%、434%,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总体平稳有序。3月20日至昨天,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已累计接待祭扫群众280.06万人,完成代为祭扫3397次。

  清明祭扫服务接待日期间,各祭扫点实行分时预约、扫码入园,开通网络和电话预约通道,并在现场开通绿色便捷通道,保障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祭扫需求。市属殡葬服务机构继续开展免费送鲜花、“鲜花换纸钱”活动,并推出数十项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向市民免费提供水桶、轮椅等工具,提倡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方便市民扫墓。交通部门对途经墓地陵园的重点线路增配机动运力,在祭扫高峰日开通扫墓专线,加强大型扫墓点区域的停车服务保障,确保群众安全出行。

  为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清明祭扫氛围,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开展清明节环境保障专项执法工作,重点查处无照经营丧葬、祭扫用品、孔明灯及烟花爆竹,道路抛撒纸钱,非法运营等影响祭扫环境秩序的违法行为。

  根据往年情况,清明假期后,祭扫人数将出现进一步回落。从预约祭扫的人数来看,今天,全市67个规模较大的祭扫点的预约量继续下降,预约祭扫人数为5.71万人。这说明一年一度的“祭扫季”正在进入尾声。

  本报讯(记者 叶晓彦)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很多市民前往墓地,为逝去的亲人扫墓。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文明祭扫方式,采用水溶性纸祭祀品、黄丝带、鲜花等环保祭祀用品,或采取网上祭扫等环保的方式寄托哀思。

  记者在北京市民政局网站上看到,在“2021年清明节网上祭扫服务”专区里,只要填写好祭奠对象,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纪念语,再选择献花、上香、点烛或祭酒等祭奠方式,就可以完成网上祭扫。截至目前,已有近万名市民在这里写下对英烈及已逝亲朋的思念之情。

  同时,记者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看到,今年最新推出的水溶性纸祭祀品受到了市民的欢迎。八宝山老山骨灰堂室外,工作人员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被鲜花包围的水池,潺潺流水不断循环。只见前来祭扫的市民将手中带有“奠”字或写满寄语的信件放入水中,顷刻之间,这一张张祭祀用品便很快融入水中。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在水中渐渐散去。

  “这款水溶性纸的原料是植物合成的木浆,纸上一些浅浅的文字则是用食品级颜料印刷的,非常安全环保。”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属可以把想对逝去亲人说的话写在水溶性纸祭祀品上,然后放进水里。

  记者还发现,市民在祭扫过程中,纷纷通过举行网络祭扫、黄丝带寄哀思、鲜花祭扫、邮寄追思卡等多种祭扫方式,守护“绿色清明”。

(责编:孟竹、鲍聪颖)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