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未来北京每个街道都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2/12/19 头条 浏览:158
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年)》。《规划》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等,确定了24项主要指标。将以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推动首都公共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
公共法律服务迈上新台阶
《规划》系统梳理、总结了“十三五”时期首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构建了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累计提供各类法律服务353万余次,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万余件,公证业务460万余件,司法鉴定业务39万余件,仲裁案件2.4万件,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纠纷65万余件;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值班律师法律帮助实现100%全覆盖。
同时,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人才队伍也全面加强,截至2021年底,全市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调解组织等各类法律服务机构1.8万余个,法律服务人员8.5万余人,涉外律师4000余人。
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
虽然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规划》也指出,首都公共法律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各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还不够均衡,法律服务供给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等。
6项约束性指标要达到100%
《规划》对照司法部《“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指标》,确定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24项主要指标,其中6项约束性指标是必须要实现的。包括区、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建成率,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总体实现724小时服务,法律服务事项网上办事实现率,区级以上法律援助机构建成率,法律援助经费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率和村(社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率,都要达到100%。
另外18项为预期性指标,包括每万人拥有执业律师20人,每十万人提供法律援助量120件、村(居)100%配备法律顾问等。
着眼于群众“急难愁盼”制定惠民措施
《规划》中列明了“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具体任务。其中不少内容都是着眼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以增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为目标,制定的惠民措施。
在加快推进首都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发展方面,《规划》中提到,统筹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推动中心城区、平原新城、生态涵养区公共法律服务一体化发展。2025年前,建成北京市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满足生态涵养区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
在完善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方面,要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有效覆盖,要推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有效归并整合,不断提升服务精准度。要持续优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深化北京法律服务网在线办事功能“一网通办”模式。
在统筹保障司法公正和法律服务业发展方面,要健全完善律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律师在公共法律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要全面推进公证行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首都公证“半小时”服务圈。要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实施法律援助提升工程。要加强司法鉴定管理和使用衔接,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完善仲裁工作体制机制,深化仲裁改革。
在服务首都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规划》要求进一步健全调解组织网络,实现村(社区)、街道(乡镇)和重点行业、专业领域全覆盖。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完善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提档升级,确保人民群众不出村(社区)即可享受及时、便捷、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