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如何缓解公众的心理焦虑? 专家:不必有“新冠恐慌”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如何缓解公众的心理焦虑? 专家:不必有“新冠恐慌”

发布时间:2022/12/10 头条 浏览:157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公众的心理压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因害怕感染而不敢出门、不想出门,怎么应对?如何开展心理调适?8日,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主任杨甫德给出建议,不必有“新冠恐慌”。未知的结果是导致焦虑产生的根本,获取科学的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恐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有些市民因居家生活产生焦虑。还有人担心“外出后到处都是病毒”,不敢走出家门,也不愿开展社交活动。对此,杨甫德表示,绝大多数类似情绪、压力可以通过自我调适得以缓解。

“我们首先要明白,居家是一个短期的、突发的应激事件,不太可能是长期的。”杨甫德说,在明确这一认知后,就要为短期的居家做好设计和安排,注意规律作息、平衡饮食,保证一定量的身体活动,提升身体免疫力,并保持人际沟通。这一过程,是对注意力的再分配、再调整,有助于调节自身情绪。

“因害怕而一味地躲在家中不出门,实际上是一种回避。”杨甫德表示,从心理调适的角度,我们需要对现实作出主动适应,科学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要外出时做好自我防护,就不会轻易被病毒感染。

如果确实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压力反应十分正常。杨甫德说,通常人们会经历警觉反应期、消极防御期、现实适应期和恢复成长期4个阶段。警觉反应期往往只持续几分钟至几个小时,随后便进入消极防御期,少数人可能出现焦虑、失眠等压抑的情绪反应。通常来说,通过自我调适能在72小时内走出这一阶段。随后进入现实适应期,能够安心居家,正常生活。最终在恢复成长期,将能更加理性地对待疫情防控。

杨甫德表示,如果自我调适情绪效果不佳,还可以通过特定渠道寻求帮助和支持。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有近40名专业的心理卫生健康工作者,“7×24”小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近期,他们每天接听100多通咨询电话,平均每次通话时长在40至60分钟。“如果通过这些方式依然不能缓解心理问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就需要到医疗机构就诊,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