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北京朝阳:危旧楼改建迎新生 成本“四方共担”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朝阳:危旧楼改建迎新生 成本“四方共担”

发布时间:2021/12/06 头条 浏览:262

“拆除开始!随着一声令下,机械轰鸣,朝阳区劲松一区114号楼正式启动原有楼体拆除。作为北京市危旧楼房改建试点项目之一,这栋老楼将通过改建方式迎来新生。

“听说老楼要正式启动楼体拆除,特意跑回来看看。”一大早,老住户陈学平特意赶回劲松,瞧瞧自己住了42年的老房子。

斑驳的外墙、脱落的墙皮、能听到隔壁说话声的“漏音”墙板,这就是劲松一区114号楼,一栋建成于1978年的危旧楼房。

“这是当年试点建设的框架轻板实验楼。”产权单位北京建工五建副总经理李娟指着外墙说,随着老楼日渐衰落,此前也曾考虑过对老楼进行改造,但由于轻质预制板不具备抗震加固条件,114号楼便成为劲松一区仅剩的一栋未经改造的老楼。

对于楼内的66户居民来说,这座老楼的“不牢靠”带来种种生活困扰:不到20厘米的外墙板厚度让这里即便安装一个空调室外机的支架都要小心谨慎,建筑内部也是多处破损、墙皮开裂脱落、室内漏水严重。

如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2020年7月,本市出台《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遵循区域总量平衡、户数不增加的原则下,简易住宅楼和经鉴定没有加固价值的危旧楼房可通过拆除重建方式提升使用功能。在获得所有居民的初步同意后,劲松一区114号楼被纳入危旧楼房改建试点。

根据设计,改建后的老楼户型得到了极大优化,卫生间和厨房使用面积都有所增加,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增加6平方米左右。同时,每个单元楼将增建一部电梯,解决老年人“下楼难”。

“新楼的设计方案几次征求过居民的意见,建设方也根据居民意见进行了几次方案调整,我们大伙儿都挺满意的。”陈学平说。

改建项目谁来出钱?这是解题的关键。《关于开展危旧楼房改建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成本共担”模式,改建资金由政府、产权单位、居民等多主体筹集。劲松一区114号楼的改建,也采取了政府、产权单位、社会资本、居民“四方共担”模式。

“最初,也有居民不理解。”朝阳区劲松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主任何海军说,每家每户的情况各有不同,比如有的家庭刚花了十几万元装修,有的家庭存在房屋继承方面的争议。街道办、社区、产权单位等组成的入户小组耐心沟通,把政策讲透,拉近与居民的距离。在114号楼4层居住的70岁高龄的杨大妈,子女远在海外,自己又腿脚不便,一听说重建要搬家周转,非常不情愿。当得知杨大妈的房本多年前就遗失了,入户小组立即开车带着老人到处跑手续,很快就拿到了补办的房本。这样的举动让杨大妈深受感动,当即决定签约。

“最终,大家对出资取得共识,居民出资比例约10%,平均每户也就6万到7万元。”何海军告诉记者。

引入社会资本的作用,则是为了补社区服务的短板。“劲松一区的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达36.9%,对老年餐桌、裁缝店等配套设施的需求强烈。114号楼楼下新增的地下一层,将为居民们提供老年餐厅、理发、菜市场等服务。”

据了解,114号楼预计将于2021年底前拆除完毕,2023年重建完成。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