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发布 协同创新指数5年增长4倍多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发布 协同创新指数5年增长4倍多

发布时间:2021/01/16 头条 浏览:308

原标题:协同创新指数5年增长4倍多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日前发布《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2020)》(以下简称《指数》)。北京大学首都发展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介绍说,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增长了4倍多,“说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自2016年起,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开始对京津冀协同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从2019年7月至今,课题组开展了《指数》的研制。《指数》从京津冀整体、三省市和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三个空间层面分别构建了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指数包括创新能力、科研合作、技术联系、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重点测度分析了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发展趋势。

  测算结果表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协同创新指数从16.18增长到80.99,增长了4倍多,说明京津冀协同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京津冀创新能力指标从2013年的3.01增长到2018年的15.11,增长了4倍;京津冀创新环境指标从2013年的0.64增加到2018年的18.05,增长了28倍。从三省市情况来看,北京的协同创新指数从59.96增长到86.24,在三地中增量最多,体现了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天津的协同创新指数从33.07增长到36.96。河北的协同创新指数从7.81增长到19.88,取得了明显进步。

  李国平告诉记者,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表现出以下亮点。第一,京津冀创新投入全国领先,北京在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高端人才聚集方面成效显著。京津冀创新产出大幅增加,北京的高水平论文、高质量专利、标志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原始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第二,京津冀三地间科研合作大大加强,科研合作网络密度从0.769增加到0.885,形成以京津为主轴、京保石为次轴的网络结构。第三,京津冀三地间技术合作网络日益完善,从2013年至2018年,京津冀三地合作专利数量从5819件上升为8673件,增长了49%,其中与廊坊、保定、沧州等周边地区的技术合作增长趋势尤为明显。此外,北京与天津、河北的技术交易项数及成交额均快速增长。第四,三地跨区域产业活动更为活跃,北京产业外溢效应明显。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6万家,比2013年末增长180.2%;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1.2万家,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五,创新环境明显改善。京津冀高铁网络建设进展顺利,“轨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形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在全球网络中的要素汇聚能力。科技服务业稳步发展,北京成为全国科技服务高地和全国双创引擎,独角兽企业占全国比例近四成,国家级众创空间位居全国第一,为京津冀创新创业提供了大量服务支持。本报记者 李如意

(责编:尹星云、高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