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胡同博物馆记录小巷春秋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胡同博物馆记录小巷春秋

发布时间:2020/11/13 头条 浏览:353

原标题:胡同博物馆记录小巷春秋

  院里山楂树结出累累硕果,院外老物新件纷纷上墙……如今,家住通州莲花寺社区熊家胡同33号的张美丽推开院门,眼前不再是堆满垃圾、杂物的破墙头,而是一座露天“博物馆”:12个两米见方的大橱窗里记录着小巷春秋,吸引游人驻足。随着环境整治的完成,原本简陋暗淡的小巷焕然一新,有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走进位于南大街的熊家胡同,一个个红木勾边儿的玻璃橱窗整齐地镶在青砖石墙上,老式收音机、羊拐、油灯、鞋楦儿……上百件上个世纪家庭必备的老物件,都是社区从居民家中征集来的,每个老物件的背后都贴着主人的名字。

  “这个鞋楦儿有上百年历史了,听我奶奶说是她妈妈传下来的!”63岁的许桂英是胡同里的老住户了,她将这件“传家宝”捐了出来。她说,别看鞋楦儿样子不好看,却是补袜子的神器,过去生活困难,袜子破了也舍不得丢,用鞋楦儿撑起来缝补后再接着穿。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鞋楦儿也派不上用场了,但这个承载了几辈人生活记忆的“传家宝”却一直被她精心保存。

  橱窗里不仅有老物件,也有不断更新的新玩意儿。“居师傅,又上新了呀!”循声走向胡同深处,居民居振桐正抱着自己刚刚完成的作品――小楼饭店的模型来到橱窗前。在几位邻居的帮助下,他将模型放置到橱窗里展示。眼前这个木质的三层小楼古色古香,一看仿的就是上百年的古建。“通州有三宝,小楼的烧鲶鱼就是其中一宝!”路过的居民一眼认出了小楼饭店。“我很小就在这里吃早点、喝面茶,开始只能喝半碗,长大后一碗都不够吃……一晃都六十多年过去了!”居振桐和邻居们聊开了,一起回忆过往。

  橱窗里居振桐的作品可不少,既有西海子公园里的亭台楼阁,也有记忆中大户人家的高梁门楣。“这些都是通州的符号,应该留下来!”从事了一辈子木匠工作的居振桐退休后便着手制作这些工艺品,不为别的,只为扮靓自己的家门口。

  “抗疫系列剪纸、居民画的熊家胡同工笔画……橱窗隔三差五就会上新!”小巷管家杨富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近年来随着环境提升,五户居民自愿贡献出自家庭院作为文化驿站,不定期举行剪纸、捏泥人、模型制作等活动,好作品还会作为精品在橱窗展示。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一段居民记忆里的故事,墙上博物馆不仅扮靓了胡同,邻里关系也变得和谐了!”从出生就在熊家胡同居住的杨富英说起胡同变化十分感慨。熊家胡同位于莲花寺社区,全长不足500米,是南大街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原来这里是一片破墙头,路面破损,雨季下水道经常堵。”几年前胡同的整治还普遍停留在“修旧如新”阶段。2018年后,中仓街道转变观念开始“修旧如故”,经过精雕细琢,街巷绿了,胡同静了,环境美了,老胡同的文化品位也逐渐提高了。

  “老胡同的整治提升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家园建设中,记录并书写南大街风貌,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社区书记高艳辉说,社区正不断挖掘和传承胡同文化,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

(责编:鲍聪颖、高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