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京冀高校倾力参与冬奥筹办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京冀高校倾力参与冬奥筹办

发布时间:2020/08/30 头条 浏览:282

原标题:京冀高校倾力参与冬奥筹办

  北京冬奥组委先后与40多所京冀地区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在筹办人员继续教育、国内技术官员遴选培训、赛时实习生招收培养以及培训教材编写、教育视频开发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工作项目。

  据了解,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委教育工委)、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河北省冬奥办等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优势 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动高校力量,建立和完善冬奥人才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志愿服务、科研攻关、文化传播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和服务冬奥筹办工作。

  发挥优势:

  加强冬奥专业人才开发培养

  北京邮电大学积极参与冬奥赛时实习生招收培养工作,面向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设立了冬奥专项培养计划,在信息与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等专业领域,招收25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赛时实习生,将到相关冬奥场馆开展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据了解,在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厅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北京冬奥组委与23所京冀地区高校展开合作,分两批招收了761名赛时实习生。赛时实习生将在临赛阶段到冬奥场馆参与和承担运行保障任务,在实战中接受历练、收获成长。

  除赛时实习生培养工作以外,相关高校积极探索多种类别的冬奥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积极向冬奥组委相关部门推荐和输送专业课教师、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等短期工作人员。北京语言大学建成多语种冬奥专业术语库,组建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对12.5万条术语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河北体育学院、张家口学院等河北地区的高校,深化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将在赛时场地巡逻、医疗救护、造雪压雪、缆车操作运行等方面,为张家口赛区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集成资源:

  深化冬奥教育培训工作

  清华大学积极为冬奥筹办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支持。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面向相关单位,招收非全日制冬奥赛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班,目前已经举办了3届,累计培养150多名体育管理人才。

  北京体育大学发挥学校冬奥培训学院的作用,承办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北欧两项等一系列北京冬奥组委国内技术官员培训项目,深入开展竞赛项目规则、技术官员岗位职责、体育器材与设施管理等培训,取得了扎实成效。

  首都体育学院建立对冬奥人才培养工作的多领域支撑体系,加快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将打造国内唯一的永久性奥林匹克教育机构,并在青少年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发相关教材和视频资料,培育了一批示范项目。

  目前,北京冬奥组委已经布局和创建了25个冬奥培训基地,其中16个基地设立在高校,有效发挥了对冬奥筹办工作的人才智力支撑作用。

  多点支撑:

  科技助力冬奥筹办工作

  高校积极鼓励学校领军人才参与科技冬奥项目攻关和文化创新,依靠人才智力优势,为冬奥筹办工作提供多领域工作支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参与冬奥综合交通“一张票”设计等工作,北京理工大学扎实推进冬奥开幕式仿真模拟、烟花燃放设计等工作,北京林业大学在冬奥赛区的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植被景观优化等方面开展科研攻关……在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科技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科技冬奥研发工作,努力打造北京2022的科技名片。

  面向即将到来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北京冬奥组委将与京冀地区教育系统、高校深化合作,优化高校冬奥人才工作体系,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参与冬奥筹办。

  本报记者 吴东 实习记者 卓然

(责编:尹星云、鲍聪颖)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