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云居寺411件珍贵佛经重获新生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云居寺411件珍贵佛经重获新生

发布时间:2020/07/19 头条 浏览:340

原标题:云居寺411件珍贵佛经重获新生

  昨天,经修复后“重获新生”的9卷明代纸经和10块清代龙藏木经板在云居寺珍贵文物修复成果展上首次亮相。本报记者 安旭东摄

  

  通过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千年古刹房山云居寺目前已修复411件出现病害的珍贵佛经,其中包括208卷纸经和203块木经板。昨天,反映修复方法和成果的展览在云居寺开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卷明代纸经和10块清代《龙藏》木经板,全面展现佛经修复过程。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吴梦麟说,云居寺珍藏着2.2万卷明代纸经、7千余块清代龙藏木经板,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与房山石经并称为“云居寺三绝”。但由于历史、保存条件等诸多原因,部分纸经和木经板出现了虫蛀、霉变、缺损等问题,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已难以完整体现。她说,云居寺在修复这411件珍贵文物时,遵循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保政策要求。

  2016年,云居寺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达成合作,严格按照北京市文物局批准的实施办法,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顶尖的文保团队,研究发现纸经和木经板存在霉变等27种病害,并逐一编制出修复方案。2019年初,第一阶段修复工作正式开启,目前仍在进行中。

  “当时,这本经书就像一块纸砖头。”修复员王治涛仍然记得明代《南藏》纸经修复前的样子,因为经书质地纤薄并且年代久远,上百页纸已经脆化并粘连在一起无法翻开,还同时存在虫蛀、断裂等多种问题。修复团队利用杀菌除虫设备将虫蛀问题解决后,工作来到了“攻坚之战”――处理纸张之间的粘连。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有人形容,纸经修复师的工作像医生做肿瘤手术。王治涛的左手轻轻翻起页脚,右手用特制工具将页面轻轻剥离,每一个动作都很关键,稍有不慎就会让页面破裂,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担心自己的呼吸吹破脆化的页面,他还要戴上两层口罩,身边安排两位同样戴口罩的助手,一位负责擦汗,一位负责递工具。这样的操作,仅就208卷明代纸经中的《南藏》一卷而言,修复师们就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修复木经板的过程,同样需要工匠的绣花精神。修复师魏子铭说,近300岁的清代《龙藏》在修复前已出现裂隙、糟朽、变形等多种问题,表面还有厚厚的积墨和几处霉斑需要剔除,“经板上都是繁体字,笔画之间的距离只有头发丝儿那么细。”修复团队为《龙藏》进行了扫描,在修复中比对放大后的扫描图片,还特制了几百件粗细不一竹签,力图将肉眼看不到的小病害解决,使珍贵文物得到“重生”。魏子铭所在团队的7名成员,光是清理《龙藏》表面的积墨,就用了4个月。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主任王得军说,这411件珍贵文物在运输至修复中心的过程中,全部有专用转运箱,修复中心库房也建有可控制温湿度的文保系统。目前,这批修复完成的珍贵文物已存放在云居寺库房,管理人员定期进库检查,并对库房内投置的防虫、防霉药品进行更换。云居寺将对修复技术经验进行整理存档,为下一阶段的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打下基础。本报记者 陈强

(责编:尹星云、高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