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一杯“奶茶”可能让你染上毒瘾 揭秘生活中的毒品小陷阱
发布时间:2020/06/25 头条 浏览:366
罂粟,是一种可以提取出毒品的植物,种植是违法的。但依然有人为了赏花或满足“口腹之欲”种植。半年来,昌平公安分局共在辖区内查获了近400株违法种植的罂粟。
事实上,像这样的毒品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代购回来的“安眠药”可能含有毒品成分,娱乐场所内销售的“奶茶”也可能被“加了料”。今年“6・26”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远离毒品的“小陷阱”开始。
种植即违法
自家“凉菜苗” 竟是“大烟花”
一个月前,昌平区崔村镇社区民警巡逻发现,辖区一位农户家中种植了大片罂粟。昌平公安分局禁毒大队立刻联合派出所出警,当场查获罂粟植株340余株。而让民警哭笑不得的是,在被问及为何要种植罂粟时,夫妻俩竟称是听说罂粟种苗很嫩,种植后给自己拌菜、蘸酱食用。
前不久,家住回龙观地区的一位老人也被民警找上了门。原来,老人家中的保姆在家中阳台上种花,还把盛开的花朵拍下来发到了网络上,有人一眼看出这是“大烟花”,便报了警。民警讯问时,保姆称她确实不知道自己种植的是罂粟,种子则是一个朋友赠送的。
因涉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上述案件涉案人员均被昌平警方予以行政处罚。今年上半年,昌平公安分局共查获、铲除了辖区内近400株私自种植的罂粟。
昌平公安分局禁毒民警告诉记者,这些被查获的涉嫌种植罂粟的嫌疑人,大多不是为了贩卖、吸食,而是为追求一些道听途说的“疗效”,或者为了观赏花卉而种植。民警在办案中就曾遇到一位患慢性疾病的老人听信传言“吃罂粟苗可以止疼”,于是种植罂粟食用。
民警提醒市民,毒品原植物能够提炼出毒品,如罂粟就是制取鸦片等毒品的原材料。不论出于何种动机,买卖、种植毒品原植物及其种子均属于违法行为。
买卖即犯罪
海外助眠药物能让人迷幻
在朋友圈代购广告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海外神药”的推荐。女孩张某因为有安眠的需求,接触到了一种日本药物。这款药物在日本是用于镇静、助眠的处方药,因其溶于水后液体呈淡蓝色,故被称做“蓝精灵”。药盒上标有日文汉字“不眠症治a”。
起初,张某只是前往日本购买后自己服用助眠,慢慢地她了解到这款药物另有用途――与酒精同服会产生致幻效果。此时,也有朋友向张某提出购买药物“玩一玩”,她便以2400元的价格卖出了6板“蓝精灵”。
事实上,“蓝精灵”的有效成分为“氟硝西泮”,该成分已被我国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予以管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要求,此类药物必须凭医生处方按规定剂量销售,零售企业还需要将处方保存两年备查。
“起初张某确实是买药自用,但当她明知这款‘药’属于毒品后,依然向他人销售,就已涉嫌犯罪。”本案二审主审法官,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汤笑然告诉记者,如果一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同时还具有毒品性质时,只要超出了医疗用途等合法范围使用,行为人便可能构成毒品犯罪。
张某有着大学文化和一份稳定工作,却为贪图几千元的利益跨过了法律的底线。去年3月,经两级法院审理,张某因犯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罚金5000元。
别轻易尝试
“神仙水”“止咳水”均是新型毒品
近年来,化学合成技术扩展了毒品的种类,提高了毒品纯度。而很多贩毒人员为了去除人们对传统毒品,如冰毒、麻古、摇头丸的反感,往往把新型毒品加工成“奶茶”、“咖啡”等饮料及香烟,称之为“神仙水”“止咳水”“彩虹烟”等招摇过市。特别是青少年,极易出于猎奇的心理进行尝试。
汤笑然提醒公众,如果见到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上述物品,不要轻易接触,务必要谨慎辨别。
“‘瘾君子’不光是身体上的毒瘾,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很隐蔽。”昌平公安分局禁毒民警告诉记者,若要抓捕一名已经深陷毒瘾、实施毒品犯罪的嫌疑人,需要耗费极大的精力。经几个月的长期蹲守摸清嫌疑人行动规律,并严密策划抓捕方案防止意外发生,这是禁毒民警的工作常态。如果能从源头就遏制住毒品的传播,禁毒工作的开展将能更加顺利,也能真正让毒品远离每个人的生活,实现“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本报记者 刘苏雅
上一篇: 海淀515个小区年内组建物管会
下一篇: 铁路猎毒人 斩断毒品进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