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图书馆搞直播,热度能否持续?
发布时间:2020/04/26 头条 浏览:377
朝阳城市书屋系列直播活动
本报记者 李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北京各级公共图书馆已闭门谢客100天之久。就在4月23日第25个“世界读书日”前后,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不约而同通过直播方式,与读者隔空来了一次热情拥抱,也让人们体会到了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鲜。但是,这样的热度是否能持久,参与直播的各方仍在审视。
全天都有直播,读者快要不够用
4月23日当天,从10时至20时,上自国家图书馆,下至角楼图书馆、朝阳区7处城市书房,都热热闹闹开起了直播。“行走4大文化遗产地,云直播带您3D体验北京古都文化”“书香飘京城 悦读颂小康――朝阳城市书屋系列直播”“文心依旧天雨流芳――4・23世界读书日文津图书奖15周年直播活动”“书香中国――书海听涛文化类公益讲座首秀”……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快手、北京时间、中文在线、央视频、知网以及北京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等平台纷纷主打“阅读”主题。这些直播活动,短则半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有读者打趣,“这一天下来,读者快要不够用了。”
首次尝试直播的朝阳区图书馆,在7天时间内挑选了坐落于该区的7处城市书屋,每天做出内容迥异的直播活动。朝阳区图书馆馆长李凯说:“图书馆不仅要提供给人们书籍、文献资源,还要讲述书的故事。以往,这种讲述是通过线下读者服务进行的,现在受疫情影响转为线上,但其本质没有变,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为读者做出导读。”
参与者翻数倍,主播却有点寂寞
丰富的活动也换来了广泛关注。
来自首都图书馆的统计显示,4月19日该馆以直播形式举办的2020年“阅读北京”暨世界读书日活动启动仪式,在阅读北京、快手、首图文化云等9个平台同时展开,共收获在线观看人次222.5万,其中快手、阅读北京主平台、凤凰文创三个平台吸流人数分别为175万、31.4万、15.1万。整场直播进行了55分钟19秒,观看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观众人数比例达到62%。
而以往类似活动在首都图书馆举办时,最大的报告厅也只能容纳近千人,一次线上直播惠及的受众就要数倍于线下活动。而且,绝大多数直播活动都可以在未来一周内重播,影响面可以继续扩大。
参与线上直播活动的读者多了,可坐在镜头前的主播却比以往更“寂寞”了。
4月23日19时30分至20时,国家文旅部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委员会专家倪晓建,通过东城区阅读推广联盟举办的“书香中国――书海听涛文化类公益讲座首秀”做了一期题为《阅读与健康》的直播讲座。这场直播吸引了1.3万人次在线观看,但倪晓建说:“没有观众的表情等反馈,也就无法在讲座时及时做出内容调整,效果比线下的面对面讲座效果差一些。”虽然观众留言也会由工作人员整理之后在讲座最后交给主播,但倪晓建觉得没有了实时呼应的第一感,也就没了“现挂”和惊喜。
观众对直播节奏要求更苛刻
“主持人一直在看镜头下方的提示词,太出戏了”“走进北海公园,边走边讲挺好的,但有些地方镜头太晃动,主播讲到建筑细节的时候,镜头也无法及时推近,错过了一些信息”“几个嘉宾谈的话题太散了,听了一上午也没听到我想要的内容”“开场白像在打广告,而且广告时长还挺长”……通过直播开展读者活动,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是尝鲜,对观众来说又何尝不是。许多观众抱着极大热情进入了直播间,但却没给5星评价。还有些收看回放的读者,直接选择倍速播放,希望压缩直播中的冗长环节。
“读者的时间都很宝贵,其实,直播状态下读者期待密度更大、养料更多的内容。这对主办方、对主讲人的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变得更苛刻了。”首都图书馆宣传策划部工作人员分析,直播首先得选对话题。首图此次直播的话题定为“后病毒时代与我们的生活”,切中当下社会热点,一开始就吸引了众多观众进入直播间。而直播开始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与著名主持人王宁之间的对谈,节奏又非常快。深入浅出的讲解和旁征博引的小故事,将疫情与生活,读书与生活的变化娓娓道来,才能让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悄然留驻在听者心中。
专家建言
吸引专门人才 投身公共文化服务
疫情会在一定程度改变人们享用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未来的公共文化服务与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程度会越来越高。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必须作出与新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变革。在服务方式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阵地服务和远程服务的相互补充;在服务内容上,需要进一步打通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在发展动力上,需要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在人才保障上,需要吸引一批适应网络直播、线上服务的专门人才投身公共文化服务。
――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国新
上一篇: 副中心城市绿心将建3000个停车位
下一篇: 陶勇医生携手出版社发起公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