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探访北京协和医院记忆门诊:痴呆不是老年人专利 中青年患病更危险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探访北京协和医院记忆门诊:痴呆不是老年人专利 中青年患病更危险

发布时间:2018/06/25 头条 浏览:925

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神经科,有一个记忆门诊。其实,这个门诊还有另外一个名字,老年痴呆和脑白质病变门诊。考虑到有些痴呆患者或家属很介意“痴呆”两个字,因此这个门诊有了这样一个“别名”。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来这里筛查记忆,正如这个门诊设立的初衷一样: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痴呆患者。
 
1
 
在这间记忆门诊中,记忆力明显减退的患者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手腕”来“骗”医生:有的人明明记不住了,会装作听不见;有的人会编着故事回答医生的问题,试图蒙混过关;有的人述说着50年前事情的点滴细节,可当医生问起早上吃了什么饭时,会用“吃了早饭”来应对……这些“老糊涂”“编瞎话”的患者,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高晶看来,都特别“可爱”,“他们是想掩盖记不住带来的尴尬。”
记不住早饭记得住陈年旧事
70岁的陈阿姨,在女儿的陪伴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老人退休前从事教育工作,对于自己当年工作的往事,记得清清楚楚。她反反复复和女儿念叨着上班的情况,说起曾经教过的学生里面,哪个淘气哪个乖巧,以前说起这些情况时,女儿还会感慨母亲的记忆力“神”了,就像一个稳定的硬盘一样,一旦刻上就不会消失。但是最近女儿发现,母亲的记忆力不好了,家里的自行车钥匙放在门口的鞋柜上面,说了好多次,母亲还是记不住。炒的菜特别咸,后来女儿发现母亲放了盐之后,过一会儿还会再放一次。
女儿有些医学常识,觉得妈妈不是简单的“老糊涂”,怀疑她可能是老年痴呆早期,于是带着母亲来到医院就诊。女儿向高晶介绍完情况后,陈阿姨特别不服气,“你别听她瞎说,我记性好着呢!”高晶笑笑,问陈阿姨:“你早上吃的什么啊?”陈阿姨被问住了,但是她很“聪明”,她机智地回答说,“我吃的早饭。”高晶接着问:“那您中午吃的什么啊?”陈阿姨这次对答如流,“中午吃的是午饭啊。”
高晶说,老年痴呆最初的典型症状就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当年的老故事,患者记得清楚着呢。”因为近期记忆的衰退,所以老年人会用老事来填补空白,早些年的事情在他们的记忆中变得愈发清晰。有的患者家属会误以为患者的记性好,但从神经科医生的角度来看,远期记忆力好,不是真的记忆力好。
记忆门诊中“编剧”特别多
有的痴呆患者在近期记忆力减退之后,没记住的近期事情他们往往会通过“虚构”的方式来填补。鉴于患者和医生描述时,家属常常会打断患者“编瞎话”的过程,为了能让患者更好地陈述,高晶通常建议家属站在患者身后,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告诉医生患者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的。于是,在协和医院神经科的记忆门诊,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患者坐在医生面前,一板一眼地回答医生的问题;后面站着的家属,“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上周,高晶就遇到这样一名患者。老人和高晶侃侃而谈。高晶问他:“最近有什么高兴事儿吗?”老人有点无奈地说,“唉,也没有什么高兴事儿。”接下来,老人告诉高晶,“上周日我儿子一家回来看我,他们一回来,我就要忙着做饭。别提了,我买了黄瓜、买了叶菜,还买了鱼,特别沉。我给他们一家做了松鼠鳜鱼,高大夫,我告诉您啊,那松鼠鳜鱼别提有多香了!儿子一家把这一桌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嗨,他们吃饭我还要刷碗,可把我累坏了。”
老人眉飞色舞地描述着上周末儿子一家回来的场景,身后的女儿使劲地摇头。等到问诊结束老人走出诊室后,女儿告诉高晶,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真实的情况是,上周日老人走丢了,儿女们用了大半天时间才把他找回来!
在记忆门诊中,“编剧”特别多。“有的老人说是儿子带着自己去饭店吃饭了,实际上是女儿带着去的;有的说儿子不孝顺,实际上,儿子对妈妈特别好。”这些记忆障碍患者为了让虚构的故事显得更真实,还会虚构出诸多细节,让自己虚构的场景看起来“毫无破绽”,只有身后家属不停地摇头,才揭示了他们虚构的真相。
行为异常也许源于记忆障碍
“这”、“那”是非常神奇的字,可以代指很多物品。在记忆门诊,不少患者喜欢说,“就是这个”、“就是那个”、“那个,那个”。当然,也有的患者词汇依然很丰富,他们不需要用“这个”、“那个”来代指具体的物品,但是他们会“喊错”物品的名称。
高晶说,有的患者会指着梨说,“把那块香皂给我。”这是一种“找词困难”,看似像是记忆力下降,实际上这些患者已经出现了语言障碍。有一类语言障碍属于语意性错语,比如将苹果说成香蕉,将电冰箱说成洗衣机;还有一类语言障碍属于语音错语,比如将苹果说成“苹朵”。也有患者不会组织长句子,“短一点的句子说起来没问题,但是句子一长,就会支支吾吾。”有的患者则出现“听理解障碍”,简单的问题能够听懂,稍微复杂一点的句子就听不懂,于是他们会用“你说什么?我没听清”来掩饰,“儿女们还以为老人出现听力障碍了,实际上他们是没听懂,假装没听见。”
等到记忆障碍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仅是记不住,更会出现其他多重类型的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有的患者把香油放在衣柜里,“因为她觉得香油特别贵,一定要收好。”结果弄得衣柜里的衣服都沾上了香油;到超市买了一块鲜肉,回家就放在了和冰箱有点像的衣柜里,“过两天肉都臭了,家人才发现衣柜里面藏着肉呢。”至于做大米饭忘了在电饭煲里放水,用完电熨斗放在冰箱里的场景也不少见。忘了事情不算,有些人忘了最基本的礼仪:家里来了新保姆,老爷子会去拥抱保姆、亲保姆。家人觉得特别不可理喻,实际上是他病了。
老年人自我筛查记忆不可取
近年来,随着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知道了最基本的记忆筛查方法,其中最为熟知的是“100-7”,也就是让筛查者用100减去7,一直减到不能再减为止。“其实需要进行记忆筛查的人,应该在不知道题目的情况下进行筛查,如果患者已经知道题目,并且反复练习,结果就不准确了。”高晶说,她不主张对外公布记忆筛查的量表,更不建议患者自己根据量表进行练习,“这样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在协和医院神经科的候诊区,偶尔能看到记忆门诊候诊的患者中,有人正在默默练习。有些人能把100连续减7的答案背得滚瓜烂熟,当然医生也不是好骗的。有一次高晶遇到一名这样的患者,他兴冲冲地走进诊室,告诉高晶,“100减7的答案我熟着呢,您考不倒我!”没想到,高晶突然“转个弯”,给患者抛出个新的问题:“100-17等于多少?”这名可爱的患者一下子蒙住了,不过可以看出患者还想掩饰一下,他说:“高大夫,不带您这样的,您这不是玩赖吗!”
高晶说,有的患者属于轻度的记忆障碍,每年甚至每隔三个月就来做一次记忆筛查。同样的一个筛查量表上面的题目对于他来说难度不大,甚至有些人已经记住了题目,背下来答案。“我不主张老年人自我进行记忆筛查。”单纯的一个量表不能测试出真正的问题,还要结合系统的认知功能评价。
多年在临床一线工作,高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患者只要一走进诊室,高晶看到患者的表情和眼神,就知道他大概是哪一类疾病的患者了。高晶特别提醒痴呆患者家属,和患者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有方法。“不需要让患者承认自己记忆有问题,也不需要他们承认自己是痴呆患者。”照料者有时候反反复复对患者说,“大夫都说了,你得了老年痴呆。”但患者死活不承认,“你才痴呆呢,我不傻。”高晶提醒,患者做错了事情,不需要他改正,也不需要给他讲道理。“对于患者来说,他们确实记不住,怎么说也会很快就忘记。”
以往大家认为痴呆肯定是老年人的专利,“毕竟很多人将痴呆常称之为老年痴呆。”实际上,现在记忆门诊中,中青年患者也不少,“50岁左右的痴呆患者也常见。”高晶建议,这些中青年患者一旦确诊为痴呆后,千万不要开车,也不要接送孩子,“太危险了。”对于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的痴呆患者,家属最好给其随身佩戴具有定位功能的电子设备,以防走失。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