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voice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声音 > "城市大脑"上线采集防疫大数据 海淀区发布15条新政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城市大脑"上线采集防疫大数据 海淀区发布15条新政

发布时间:2020/02/14 声音 浏览:650

2月10日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北京作为首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重大,决不能有丝毫松懈。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市委主要领导也明确提出,加强科研攻关,中关村企业要作贡献。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就中关村科学城加速研究科技防疫辅助设备、对接应用场景、推进项目落地的情况进行了采访。
海淀区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范围已扩展至海淀全域。连日来,越来越多的“全市首个”“全区首个”研发成果在海淀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内投入使用,让人们在“无感觉”“不接触”甚至“不见面”的情况下,完成体温检测、身份验证、买菜购物等环节,真正实现科技手段助力精准防控疫情。
北青报记者获悉,昨日,海淀区发布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单独设置“鼓励企业科技防疫”部分并放在突出位置,凸显海淀科技创新特色。对提高防控疫情效率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海淀区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同时,海淀区将实施疫情防控应用场景计划,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试验田”。
“城市大脑”平台上线
疫情信息尽在掌握
海淀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近日上线试运行。返京人员的来源地、是否经由疫区、是否与确诊病例同过车、驻留时长……这些信息通过该平台都能查询出来,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防止出现重大传染事件。
据了解,该平台是海淀区国有企业“中海纪元”根据实际疫情防控需要开发而成,借助海淀城市大脑的“时空一张图”“AI计算平台”等资源和成果,同时接入了融信数联公司、百度公司、微芯公司、第四范式等科技公司的平台数据,实现疫情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我们从企业和社区两个维度,采集人员基本信息、出行情况、居住社区、工作单位、健康状况、经由疫区等六大类信息。针对重点人员、高危疑似人员、密切接触人员,按照北京市卫健委分级分类防控要求,每日采集关键体征指标,并跟踪处理记录信息。”中海纪元项目负责人介绍,数据采集完成后,经过自动统计和分析,就可以了解海淀区内各街镇、小区、重点场所内的重点人员数量、主要来源地、活动轨迹等信息,并提供重点人流预警服务,防止出现重大传染事件。
“比如,正处在隔离观察期的人员,或是针对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该平台将进行重点监控,并跟踪轨迹,如发现聚集或外出等违规事件,系统就会实时预警,把信息推送给街道或防控小组相关管理人员,即时采取措施,开展防控工作。”上述负责人介绍,通过轨迹分析还可以最大限度了解重点人员的活动范围,做到早发现、早隔离。
政府携手高科技企业
为科学防疫“赋能”
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也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了应用场景,推动项目迅速落地。拥有“一街十园”的海淀区东升镇商务楼宇多、企业人员也多。面对返京高峰和企业复工,东升镇积极联合园区高科技企业,为科学防疫“赋能”。
“格灵深瞳”是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内的一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针对手持式额温枪工作效率低、感染风险大、传统红外热成像存在误检率高、无法高效识别人员体温等问题,于大年初二晚上迅速召集并成立了30多人的应急攻关小组,在短短8天时间内,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式双光快速温测智能识别系统。
据格灵深瞳CEO赵勇介绍,这套系统融合了红外热成像与人脸识别技术,采用独有的双光快速测温校准算法,高精度识别人体温度,目前已在东升镇奥北科技园、宝盛广场、中关村东升国际科学园等地试点应用,大幅提升了对通行人员非接触式的体温检测效率,避免人员聚集情况,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下一步还将在泰兴大厦、东升大厦等商务楼宇、超市人流密集场所陆续安装使用。
中关村创业大街联合中关村高新企业“盛开互动”,共同推出复工人员信息登记与身份识别管理平台——“你来啦”CRM系统,通过线上自助登记与现场刷脸识别相结合,在无需纸笔、无实物接触的情况下,完成复工人员的信息登记管理。该系统已被录入中关村疫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目录,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北京地区首次使用该系统的街区。
据了解,疫情发生后,盛开互动在春节期间组织员工居家办公,将公司面向智慧会议的管理平台产品进行针对性优化完善,应用于“复工人员信息登记与身份识别管理”。复工前,中关村创业大街收集服务机构、创业团队复工信息,机构、创业团队复工员工在线填写复工登记表,同时上传个人照片,整个流程不到一分钟。管理人员对复工员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系统自动发送审核通知短信,便于员工及时掌握审核结果。复工时,员工通过刷脸登记,无停留即可进入复工场所,有效杜绝未经审核的人员和外部人员进入。
“硬核”设备亮相社区
最大限度降低风险
海淀区的“硬核”科技防疫设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百姓身边,最大限度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在青龙桥街道办事处西苑挂甲屯社区,刚刚试点安装完成了全区首个针对居家隔离人员的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将一台高清红外摄像机安装在隔离人员家门口的楼道墙上,监控距离最大可达10米,监控信号经无线网络上传至系统,即可通过多部手机、电脑共同监测。
“一旦系统监测到居家隔离人员出门,就会立即将报警信号传送给值班人员,并提供现场监控画面。值班人员可通过系统自带的麦克风和扬声器,与隔离人员对话,进行劝阻。”青龙桥街道综合治理科科长赵称心说,街道和社区还可通过这套系统与隔离人员加强沟通联系,及时发现并解决隔离期间遇到的问题。
中科院半导体所研发了全市首个室外无感测温仪,在该单位家属区——学院路街道中科院社区率先投用,居民径直走进社区大门,无需停留即可完成测温,当体温异常时,蜂鸣器就会自动报警。
在海淀区温泉镇的两个小区,则引入了无人送货车,减少居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居民可以在“饿了么”App上找到“佳苑便民外卖超市”,这是一家无人车配送超市,配送种类包括水果、蔬菜、肉禽、零食、饮料、生活用品等。在线下单后,无人车可将商品配送至小区门口。居民确认身份后,打开相应车门,即可取货,全程不需要近距离接触他人。
提供配送服务的无人车是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的一家科技企业“白犀牛”提供的。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用于配送的无人车,每天在出车前和回车后都会喷洒消毒水消毒,保障全程配送的健康安全。同时,为更好地服务居民,公司拓宽了供货渠道,除与大型生鲜平台合作外,还会根据居民实际需求,从周围大型超市配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