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记者探访:北京骑行电动自行车未戴头盔较普遍
发布时间:2019/06/17 头条 浏览:748
今年4月开始实施的电动车新国标中提出,“建议骑行时佩戴头盔”。据深圳交警部门消息,在2018年深圳涉摩电死亡者中,因头部颅脑损伤致死的占77%。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多处街头的电动车骑行者鲜有佩戴头盔的。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因为公众主动预防伤害的意识较弱。如果能结合相关的伤害数据和身边事故案例去倡导戴头盔,大家的防范意识就会增强。
一位孕妇骑着电动车,与公交车碰撞发生事故。孕妇脸朝下,头部被卡在公交车底。因为戴着头盔,她获救后并无大碍。近日,发生在浙江温州的“头盔救命”事件引发热议。近日,新京报记者探访发现,北京多处街头的电动车骑行者鲜有佩戴头盔的。
外卖小哥:受伤的都是没戴头盔的
来自山西的赵坤(化名),在北京一家外卖公司当送餐员。6月14日时近中午,烈日当空,赵坤把电动车停在回龙观路边树荫下,坐在车上乘凉,车后座铁架上挂着一个黄色头盔。
一年多以前,赵坤送起外卖。头盔是他入职时从公司购买的。他说每次送餐时,自己都会戴上头盔。
“干我们这行,在外面骑车到处跑,不戴的话不安全。”赵坤说。他重视头盔,是因为送外卖期间,看到六七起电动车交通事故,“在事故中受伤的,都是没戴头盔的人”。
大约一周前,赵坤就在回龙观看到一起事故:一辆电动车闯红灯逆行,在机动车道与轿车相撞。电动车主未戴头盔,倒地受伤后一动不动,后来被附近医院赶来的急救人员抬走。
而此前发生在附近小区的另一起事故中,一位电动车主也撞上轿车,因为戴着头盔,“人没什么事,就是车被撞坏了”。
在赵坤看来,这类事故是“血淋淋的例子”,促使他自觉戴上头盔。此外,他们公司也有监管人员,如果发现送餐员未佩戴,会拍照取证进行处罚。
与赵坤一样,同为送餐员的叶敬(化名)也有戴头盔习惯。6月14日中午,北京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叶敬在树荫下乘凉时,头上的蓝色头盔仍未摘下。
“我的安全意识比较高。而且上岗时不戴头盔,公司查到了会罚款。”他说。
一些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也有防护意识。6月11日,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入口处,一位骑行爱好者说,自己骑自行车时必戴头盔,“因为骑的速度快”。
调查:街头鲜有骑行者戴头盔
但在北京街头,像赵坤、叶敬这类戴头盔的骑行者是“少数派”。
6月14日11时许,在昌平区一个十字路口,新京报记者观察到,10分钟内目测有19辆电动车从北侧的机动车道经过,其中仅3人佩戴头盔。
多家外卖公司的送餐员骑电动车经过时,有的头部无防护,有的戴棒球帽、空顶帽;其他人骑车独行或载人时,有的没有防护,有的则戴草帽遮阳。
朱先生表示,他平日出行都不会戴头盔。“我住在小辛庄,离地铁站大概两公里。路程短,我骑得也慢,就不戴。而且平时上班,我把车停在地铁站外,头盔放在电动车上可能会被人拿走,带去公司又不方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回龙观东大街上,不少摩托车行驶于机动车道,驾驶人亦未佩戴头盔。而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驾驶摩托车未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将被处50元罚款。
在其他地方,同样少有非机动车骑行者戴头盔。
6月14日14时许,东城区煤市街某路口。10分钟内,双向车流中目测有43辆电动车经过,仅有3人佩戴头盔。而上述观察时段内,记者未发现佩戴头盔的骑自行车的市民。
6月11日9时许,在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的服务区,5分钟内目测有53辆自行车经过,仅5名骑行者佩戴头盔。
交警:骑行戴头盔的人在增多
北京一位资深交警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在北京,相关法律法规未要求骑行者必须佩戴头盔。他表示,据其观察,相比于五六年前,戴头盔的骑行者在增多。
他表示,是否佩戴头盔,与安全防护意识有关。如载小孩的家长,会更注意防护,就会佩戴。而从事代驾的人因为在夜间出行,也会戴头盔。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佩戴意识也比普通人群高。
他介绍,事故发生时,头盔能起到关键的保护作用。“一般来说,骑行者摔倒时,肩先着地,其次是头部。因此,头部有无防护就很重要。”
■ 专家观点
预防伤害意识较弱
全球道路安全合作伙伴组织技术顾问丁宝国认为,目前在我国,非机动车骑行者戴头盔现象之所以少见,是因为公众主动预防伤害的意识较弱。
他举例,在瑞士、西班牙、美国等国家,民众骑行时基本都会戴头盔,“他们的防范意识相对更高。”
丁宝国认为,目前,学校是交通安全教育的有效平台。他们曾到中小学宣传,其中就包括骑行时佩戴头盔的提示。而对于成人来说,则缺乏有效平台,许多有用知识大众都不了解。
在他看来,大众防范意识薄弱,与不掌握相关的伤害数据和案例有关。“如果能结合相关的伤害数据和身边的事故案例去提倡,大家的防范意识就会增强。”
上一篇: 全面整治 顺义这村12亩房屋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