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北京西城区多个社区老街坊互济用药
发布时间:2022/12/17 声音 浏览:224
织起邻里互助网、无接触易物、志愿帮忙下单买药……连日来,在药品暂时短缺的情况下,“西城好邻居,我‘药’守护您”邻里互助的一幕幕暖心场景,拉近了老街坊们之间的距离,汇聚成冬日的一股暖流。
网格群织起邻里互助网
白纸坊街道万博苑社区华龙美钰小区的刘先生家小孩发烧急需药品,在网格群中发布了“求药”消息,希望有邻居分享,并表示可以付费购买。“我家里有富余的,可以免费分享,我挂在门把手上,您过来取吧!”住在同楼的宫先生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在群里进行了回复。
“药取走了,谢谢您,门口给您放了一箱奶!”刘先生在群里回复,并感谢大家的帮助。“以后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联系我们,感恩在心。”刘先生为感谢赠药,还写了一首诗,“泰诺缓解燃眉急,雪中送炭好邻居,危急之际赠良药,高风亮节堪学习,一箱牛奶酬芳邻,感恩之情化春雨,社区物业携业主,筑成防疫铁墙壁”,称赞社区好邻居。
在陶然亭街道中信禧园小区微信群内,居民通过发布、回复消息,约好指定位置,自发形成了“以物换物、无接触易物”互帮互助模式,体温计、消毒液、药品等都经过交换提供给了急需的居民。“为保持安全距离,居民也大多默契地选择放在指定位置,采取无接触模式自取。希望邻里之间可以互相帮助、把手里富余的部分药物以交换的方式提供给更有需要的人,大家都能平安健康。”一位参与无接触易物的居民说。
邻里志愿服务温暖老人心
“还有人需要感冒清热吗?我来帮忙下单……”在椿树街道某小区的业主群里,上演了为老年邻居下单买药的暖心一幕。居民李女士得知一些年长的邻居不会使用手机下单买药,主动提出帮大家线上购药。一会儿的工夫,就有三四位老人来拜托李女士帮忙买药。她仔细记下每位老人需要的药物和门牌号,下单之后还不忘时刻关注订单进度,确保药品准确无误交到老人手中。
“詹阿姨身体怎么样?如果有不适一定及时跟我说……”“刘爷爷,近期咱们尽量少出门,如果确实需要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助老特需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最近也格外忙碌,每个人都定期和自己帮扶的老人保持联系。身体情况如何?防疫物资齐不齐全?是否需要其他帮助?志愿者们事无巨细地关心和帮助着这些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让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有人依靠。
在裕中西里社区, “街道充分发挥‘楼门自治+志愿服务’的工作机制,相继成立了楼门互助微信群,通过线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爱邻互助服务行动,各社区也不断吸收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服务工作中,积极为特殊人群配发爱心防疫包,开展药物共享解燃眉之急,尽心解决群众难题,为居民撑起了一片蓝天”,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设立共享小药箱传递爱心
在新街口街道西四北三条社区,在工作人员协调下,社区居民之家设立了共享小药箱。“共享小药箱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欢迎居民家里有治疗感冒、高烧的药投放进来,另一个就是居民有急需可以来领药品。”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社区还发出了“邻里互助、爱心传递”倡议书,号召社区居民帮扶独居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药、送菜等服务;邻里间共享多余抗疫用品;邻里间进行精神鼓励。
新街口街道21个社区中,目前有92个院、103个楼门依托发布倡议书、设置共享药箱等形式进行药物爱心传递,帮助身边邻居渡过难关,形成居民互帮互助、邻里守望的良好氛围。
务实暖心的好邻居
西城区各个社区的“好邻居”们在用药和医用品方面分享互助,让人感到既务实又暖心。这里是“互助网”里邻居求医问药;那里是“共享小药箱”惠及社区人。“送您一瓶,挂在门上了!”“买了一箱奶,给您放门口啦!”楼上楼下,社区内外,正在上演着一幅幅鲜活的老北京“古道热肠图”。
新形势下,“战疫”的方式方法正在调整,许多新任务要完成,许多新问题要破解。例如药品暂时的短缺就是当下广大市民的最大关切。西城一些社区居民们互助行动,既是对自身关切的回应,又是一种“日用而不觉”的互助意识、文明意识的体现。从兜牢社区防疫的台账“网底”到逐户排查,从服务上门到“桶前轮班值守”,抗疫三年来,社区工作者和广大居民有太多生动的实践值得总结,而“西城好邻居”今天又在我们的“同心策”上添上了生动的一笔——那就是“众志成城”,“众”是底气,“志”是信心,“成”是路径,“城”是最终的胜利。
下一篇: 北京平原区有了首个国家森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