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古建修缮需要更多“工匠营”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古建修缮需要更多“工匠营”

发布时间:2022/12/14 头条 浏览:153

天坛北侧、西晓市街,百年老楼同兴和木器店即将重焕新生。在修缮现场,年近七旬的老师傅登高爬低,边比划边讲解,旁边的年轻人连连点头、认真讨教。这是“工匠营”实训的寻常一幕。近年来,在北京诸多古建修缮现场,都有这样“老带新”的师徒身影。

古建,是历史的宝贵馈赠。它不仅是饱经沧桑的建筑,更是文化的载体,沉淀着一座城市以及前人奋斗耕耘的记忆。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数量众多。多年来,北京在老城保护、古建修缮等方面投入不小,但总体来看,“缺人”“少人”尤其是缺能工巧匠,依然是突出难题。某种程度上,上述“工匠营”的培养模式,可算是破解人才困局的必要尝试。

古建修缮是个手艺活儿,工匠技艺可谓其中的核心要素。探究眼下人才断层的原因,一是技艺繁杂、门槛较高。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有各自的“道道”,须得仔细观察、反复磨练,非有耐心静气者不能习得。二是工作辛苦、默默无闻。“一修就修半个月,有时大半年都有可能”,寒冬酷暑和木头砖瓦打交道,非真心热爱者不能坚持。以此观之,那些成熟的师傅在行业里浸润多年,有情怀有技艺,既要想方设法让他们留下来、干长久,还要鼓励支持并创造条件请他们“传帮带”。让年轻人见识见识什么是“绝活儿”,这是最生动的课堂教学,也是最有力的“招生简章”。

吸纳更多人投身于此,激励从业者精益求精,职业尊荣感和获得感必不可少。2015年“文物修复师”正式进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2021年迎来首部职业标准,今年《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又增设“文物”专业学位类别,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路径多元而清晰。推动这些政策制度进一步落地落实,做好服务、解答困惑、给予指引,才能不断激发更多人心中的热爱,培养出未来的一流工匠。

“我在绘画房里画图,休息时就看师傅们做……可以说做模型的工匠是我的启蒙老师。”古建修缮的先驱杨廷宝曾如是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人在则技在,技在则古建在,让修缮技艺代代传承,那些穿越时光而来的沧桑建筑,将更好地“走向”远方。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