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液化气事故中“软管”惹祸超三成
发布时间:2022/08/20 财经 浏览:247
7月8日,平谷某小区发生一起液化石油气爆燃事故,造成两人受伤。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调查初步显示,事故原因系当事人私自使用不合格管箍固定调压器与软管,导致燃气泄漏进而发生爆燃事故。
“包括液化石油气在内的燃气泄漏或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引发事故”。专家介绍,软管老损脱落、调压器连接不当、热水器直排室内、瓶阀长期不关,成为导致事故的四大诱因。其中,老化破损、脱落等软管问题占比超过三成。
“小火”导致大事故
“合格的管箍首先来源应该是正规的,在正规销售点购买,符合国家和行业规定要求;其次应该和调压器、软管相匹配;最后,谨记不能使用钢丝等替代管箍固定软管。”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永强介绍,液化气泄漏引发爆燃通常有剧烈燃烧、爆炸,造成火灾等事故。
“小火”问题引发的此类事故时有发生。去年2月23日上午8点多,西城区西绒线胡同附近一家餐馆发生爆炸,周边房屋倒塌,导致1人死亡6人受伤。经调查,由于液化气灌装站工作人员赵某送去的液化气钢瓶有泄漏,又自行在气瓶间拆卸瓶阀导致事故发生。
“液化气瓶里的压力大,呈喷射状态,导致大量液化气泄漏。”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赵某也闻到了味道,却没在意,在同事帮助下他花了几分钟修好了瓶阀。却想不到就这几分钟的工夫,泄漏的液化气遇到电器产生的电火花,引发了一场爆炸。
要用专门软管且短于两米
导致液化气事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白永强介绍,根据2021年媒体公开报道液化气事故数据的统计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软管问题,包括老化破损、脱落、动物咬破造成事故,占到32.2%;调压器连接不当占14.7%;热水器直排室内一氧化碳中毒占14.1%;瓶阀未关闭占5%。其他还有灶具、阀门、管路等腐蚀引发泄漏,对液化石油气气瓶加热引发气瓶泄漏等。
白永强解释,用户应使用液化气专用软管,长度不应大于2米。此外,软管不应穿墙、楼板、顶棚、门、窗,中间不应存在三通或接头。调压器方面,居民用户不应使用商业用户所用调压器,不应使用可调式调压器。灶具应带熄火保护装置,室内使用强排式燃气热水器,燃烧器具不能超年限使用。不应使用不合格气瓶,气瓶不应设置在地下、半地下,不应对气瓶进行加热,更不应将气瓶卧倒或倒置使用等。
“一闻一涂”两种方法自检
杜绝事故发生要从日常做起。白永强建议,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液化气配件销售方面的市场监管,公布合格供应商、合格产品名单,方便用户选用。
市民则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用气习惯,比如用气时有人看管,用气房间要勤开窗通风等。要使用正规产品,包括气瓶、灶具、软管卡箍、减压阀等。最后要定期对用气设施进行检查。
市民还可以自检液化气是否泄漏。比如闻气味。“国家标准规定了燃气必须具备泄漏后可察觉的气味,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法。”白永强说,另一种方法是在接头、阀门接口、管路等节点涂肥皂水,如果涂抹后产生连续气泡,那该处就肯定漏气了,赶紧关闭阀门,及时处置。
白永强提醒,一旦发现液化气泄漏,应开窗通风,但不要开排风扇通风;关闭阀门,不要开关任何电器,不要在泄漏的房间内穿脱衣服、吸烟、使用电子设备等,一定要远离现场后打电话报警求助。
上一篇: 北京市发布20条举措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下一篇: 前7月北京为企业留抵退税超9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