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中关村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21/03/22 头条 浏览:271
本报记者 孙奇茹
海淀中关村电子大卖场e世界中,部分楼层成为字节跳动的办公新空间,整体变身科技企业聚集地;西城商住烂尾楼装修之后,文化设计服务平台为其注入新活力;门头沟水泵厂转型,一处处新的人工智能企业聚集地方兴未艾……近5年来,中关村累计支持存量资源盘活项目、产业载体建设项目75个,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加速引入高精尖。涉及支持资金超过2亿元,所支持项目累计盘活土地面积26万余平方米,盘活改造、新增产业空间近500万平方米。
卖场变身“独角兽”之家
在中关村e世界财富中心大厦,白领们陆续从印有“Bytebus”标识的摆渡车中走出。有人提着办公材料行色匆匆,有的则手捧咖啡与同事畅谈灵感、脑力激荡。没有了五花八门的店铺和促销横幅,如今的e世界财富中心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关村e世界数码广场”,一度略显凌乱的室内卖场已变身宽敞明亮的高挑大堂和开敞式办公空间。
去年,知名移动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部分业务部门入驻e世界财富中心。由连续创业者张一鸣在中关村成立9年后,字节跳动如今已经成为估值超千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
随着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时代,土地资源短缺下,盘活存量资源成为如今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新命题。
西城区北三环中路,一栋昔日的商住烂尾楼,如今成为北京“设计之都”核心区的地标性建筑。
据悉,北京设计之都大厦以设计与产业创新专业服务平台为方向,打通设计企业产业链业务往来沟通壁垒,推动设计助力产业升级。目前,服务平台已汇聚300余家行业优秀企业及机构,服务企业达3000家次,辐射企业5000余家,年活动量达100余场,已入驻企业40多家,其中一半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精尖进“厂”营造创新“场”
从e世界财富中心所在的中关村大街出发驾车30分钟,在距中关村最近、绿水青山的门头沟,昔日用来生产水泵的老旧厂房已摇身一变,成为聚集了一批前沿人工智能企业的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
“优秀人才可落户”“月薪最高40K+”……刚入春,园区内企业招兵买马的脚步就快了起来,目标是实现中国OLED核心材料研制生产国产化、自主化的夏禾科技,依托于清华大学20余年光栅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的光学硬件公司至格科技,总部位于加拿大的3D视觉公司微链科技等公司纷纷发出了吸引高端人才的招聘启事。2020年,园区产值已破亿元。
不仅是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园,近年来,中关村先后支持和推动首钢老工业区、中关村大街、中关村航星园等区域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开发存量资源。
以位于海淀区的西三旗天坛家具厂为例,在不改变原有工业用地性质和原有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厂区重新规划设计,变身为超低密容积率、生态园林式的“金隅智造工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中科院北京分院、北航激光增材制造等一批智能制造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签约入驻,吹响了硬科技时代产业竞争的集结号,真正实现了从“厂”到“场”的华丽变身。
有机更新支撑高质量发展
在引导和推动非科技创新型企业迁出,鼓励将传统生产制造环节外迁的同时,这些腾退出的土地与空间均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等方向。例如,门头沟园精雕科技公司积极响应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号召,将生产环节外迁,原厂区建设中关村精雕智造创新中心。大兴新媒体基地威克多制衣中心生产环节全部外迁河北,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第一个由北京整体搬迁到河北的项目,原有厂区转型升级成为格雷众创园。
中关村示范区坚持疏解与提升同步推进,探索园区存量土地及空间资源盘活利用路径,引导和支持多元主体采取自主转型、租赁改造、合作开发等模式,通过厂房改造、功能置换、拆除重建等方式,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示范区产业发展要求的闲置低效存量用地和空间实施有机更新,提高示范区土地和空间利用效率,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走出了一条内涵式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上一篇: 大兴集中签约34家高精尖企业
下一篇: 北京将为“两轴”沿线重点地区定详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