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headline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保税区里的文物“医院”: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声音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文旅特色元宇宙应用示范区

北京市通州区近日印发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4年)》(简称《行动计划》)...

财经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活动正式启动 北京市信息消费节系列活动之丰台区数字化赋能中小...

2020年9月21日,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市商务局、丰台区政府联合主办,丰台区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局...

商业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发布会震撼启动 海神岛食品,千亿航母、大连起航 千款产品暨网上商...

2021年6月19日,海神岛(大连)食品有限公司千款产品暨网上商城上线启动发布会,在辽宁省大连市双D港海...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保税区里的文物“医院”: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发布时间:2020/12/18 头条 浏览:301

(董兆瑞)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里“藏”着一座文物“医院”,在文物“医生”的巧手修复下,一件件瑰宝得以重焕光彩。12月15日,“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采访团走进了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的北京文投乐石文物修复中心,探访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魏子茗正在参与国家一级文物《清龙藏》木质经板保护修复项目。北京声音网 董兆瑞摄

“做这份工作就是要特别专心,心无旁骛,虽然会有些单调枯燥,但能把文物修复好,让我很有成就感。”1996年出生的文物修复师魏子茗在谈及自己的工作体会时这样说。从小喜欢安静做手工的他,大学报考了文物修复相关专业,最终成为了一名文物修复师。“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一份责任,让这些文物得以长久地保存下来,更好地传承下去。”

目前,魏子茗正在参与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国家一级文物《清龙藏》木质经板保护修复项目当中。对于修复文物的流程,他十分娴熟。“修复文物要本着最小干预和可还原的原则,我们使用的材料都是可还原的,如果以后有更好的修复材料,我们将会对之前使用的原料进行去除,这样起到对文物二次修复的效果。”他说。

在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年轻的文物修复师不在少数。北京声音网 董兆瑞摄

在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像魏子茗这样年轻的文物修复师不在少数,同时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单位的50余位国内顶级文物修复专家组成技术顾问团队。在文物“医生”的巧手下,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国家一级文物乾隆朝钟保护修复项目”、北京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书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四川省博物院“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等上百个文物修复项目成百件文物的“生命”得以延续。

该中心修复后的文物“黄地织金吉服袍”。北京声音网 董兆瑞摄

这家文物“医院”为何开在保税区?该中心执行董事孙小磊解释说,国外有大量的流散文物,对于中国文物的修复技艺需求迫切,修复中心借助保税区政策及区位的优势,更好的开拓海外文物修复市场。“让中国传统文化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将中国的文物修复逐步向全球化发展,这也是在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据了解,该中心是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明星企业,也是全国首家享受“免证、免税、保税”政策的文物修复中心。

(责编:董兆瑞、高星)
姓 名:
邮箱
留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