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社区拥挤小路变身“最美街巷” 引居民“打卡围观”
发布时间:2020/12/18 头条 浏览:285
日前,2020年“北京最美街巷”入围名单出炉,石景山八宝山街道三山园社区北侧路上榜,引来不少居民“打卡围观”。从原来的“杂草丛生、拥堵不堪、私搭乱建到处有”到如今的道路畅通、环境宜人,八宝山街道在背街小巷治理上下足了功夫。
疏通“大动脉” 街道再也不堵了
三山园社区北侧路是八宝山街道永乐东区的一条南北向背街小巷,随小区一同建于上世纪80年代,小区居民每天出入都需要途经这条街巷,是该小区名符其实的交通“大动脉”。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小区里的私家车越来越多,这条“大动脉”也越来越堵,给小区居民出入带来了极大困扰。
为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环境,八宝山街道征用街巷两侧部分闲置土地,对路面进行拓宽,利用道路东侧规范停车,解决了机动车乱停乱放的问题,疏通了这条“大动脉”。同时拆除了两侧围墙,利用原围墙内闲置的空地搭建了可供居民和行人休憩的街边小亭,道路不堵了,居民也有歇脚的地方了。
杂草地变身“文化广场”
冬日正午,细碎旖旎的阳光透过枝丫洒落在三山园新风文化广场的长凳上,长凳周边,一位老街坊舞着手中的丝带,而另一边,孩子们在欢快地“玩滑梯”,小广场里充满了欢快的笑声。
据三山园社区党委副书记董亮介绍,2017年,石景山区疏整促工作的推进让背街小巷的整治迎来了转机,通过拆除路侧违法建设,腾出了闲置土地。2018年,社区多次召开议事协商会,对小巷的改造听取群众意见,结合群众需求,属地街道办事处制定施工方案:路面两侧各拓宽一米距离,增设路边停车位;同步增加步行道宽度,方便接送孩子、出门办事居民的出行;拆除围墙增设护栏更换健身娱乐设施,补种绿植,让“出门进园、抬头见绿”成为了居民们真实生活的写照。
“老街坊”共同治理门前屋后环境
今年76岁的马信是一名退役军人,居住在小区67号楼,家的西侧就是永乐东街。自1994年搬到小区以来,已经有26个年头,他见证了小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一条背街小巷在新机遇下的焕发新生。
“1994年我就搬到了小区,那会周边就几栋楼,北面是菜地,南边是饲养场,只有几条土路供人行走,楼边既无围墙,更谈不上绿化”,马信笑着说。
2017年,石景山区开展了疏解整治促提升“百日会战”工作,原来家门口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土地腾退出来了,马信和街坊们一商量,都希望能恢复绿化“种花最好”。后来,社区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不断推进,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月季花苗,马信十分激动,栽种前几天就跟绿化队一同去平地、翻土,又和老街坊们一起栽种了千株月季。
“不能让来之不易的好环境再次荒废了”,马信主动请缨,做一名养护员,“月季每年春秋开两茬,花谢后及时剪枝,才能使花常开;月季喜欢大水大肥,养分足,花才开得大;月季每周要松土,越透气越茂盛;水肥多杂草盛,除草一定要跟上。”说起月季的养护,老人如数家珍,还将经验编成了顺口溜。
社区的其他党员和“老街坊”在马信的影响下,也纷纷加入到“护花队”中来,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了回报,每到初春,花香满园,都会引来一拨又一拨的居民前来拍照。
文/本报记者 刘婧
上一篇: 北京朝阳周家庄村启用应急联勤联动机制
下一篇: 北京:明年1月1日起可“扫码”就医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