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亦庄上半年41个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发布时间:2020/07/13 头条 浏览:352
本报记者 曹政
智能化工厂运转起来,新产品接连不断下线。近日,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投产。近2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预计每分钟可自动生产60台智能手机,效率比传统工厂提升60%以上。
一座产业园落地,一大批配套企业找到商机,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升级。为了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加速复工复产,上半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全流程服务促进41个重点项目落地见成效,其中包括19个项目签约、12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投产。“每一个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建成投产,都将支撑产业生态进一步优化升级。”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小米产业园投产迎来新机遇
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是小米在京开发建设的第二个科技园区,功能不可小觑。这里承担着仓储物流、云计算中心、生产研发、实验等功能,“米粉”们期待的小米5G手机生产,就是首批进驻的业务。
“从项目开工就获得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才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投产的这一刻,小米互联网电子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感慨。这座产业园从开工建设到顺利投产,背后离不开“项目服务管家”的参与,至少每周都打电话、开座谈会问需求、解难题。
他口中的“全流程帮扶”,是经开区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项目服务管家从签约、摘牌到开工、竣工,再到投产、技改、达产,7个环节全流程服务促进。
在小米公司落子亦庄前期,就曾依托经开区内部较为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条,为其解决了电视机、机顶盒等产品产能提升的诉求。
疫情之下,产业园投产,推动着整条产业链的复苏。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小米依托经开区较为完整的新型显示产业链高效生产高端5G手机、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并将产业链延伸到内容制作领域,进一步提升产品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将促进配套企业产能充分释放,拉动经开区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地见成效的不只有小米。据介绍,上半年经开区“七促”已完成41个重点项目,其中已签约项目共计19个,已摘牌项目2个,已开工项目12个,已竣工项目3个,已投产项目5个。
重点项目带动产业生态升级
经开区融兴北三街,占地161亩的国汽智联研发中心不久前正式开工。自动驾驶汽车的“新风口”下,这里将建设自动化驾驶汽车网联化试验中心、数据中心与信息安全试验中心、整车虚拟试验中心、整车暗室试验中心等5个试验中心、15个实验室以及1个试制中心。
更关键的是,这个项目将结合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方向,聚集国内外高端专业人才,聚焦突破关键共性技术,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经开区正聚集行业企业及资源,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该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将加快聚集行业资源,加速自研攻克的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公共检测认证、实验开发等公共服务,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不远处,北京亦昭生物医药中试基地项目,也在“项目服务管家”引导下快速进入开工阶段。该项目将填补我国北方地区CDMO(合同开发和制造组织)规模化服务的空白。CDMO是一种新兴的研发生产外包模式,将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产品生产等整个产业链深度贯通,为企业提供创新性的工艺研发和生产服务,不仅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还能提升医药创新的持久力。
这个项目,将为亦庄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积蓄动能。据介绍,未来投产后,基地通过“中试生产+药理毒理评价”等关键环节的链接,建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小试-中试-量产”全产业链服务,减少研发公司的创业风险和难度,支撑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34项创新成果聚力核心科技
上半年,京仪装备销售了500台以上集成电路附属产品,产值同比增长50%,预计全年产值可增长50%――在疫情冲击下,这样的逆势增长业绩实属难得。
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领域,京仪装备开发的集成电路专用温控设备新增市场覆盖率高达80%,备受各方关注的-70摄氏度的集成电路温控设备也已开发出样机,可支撑国际先进工艺集成电路产品的生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这与多年苦心研发不无关系。“我们拿出每年总收入的10%投入到研发中,研发投入逐年递增20%,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50%。”京仪装备相关负责人说。
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正成为亦庄疫情之下稳增长的优势。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5月,经开区内172家大中型重点企业完成研发投入达81.9亿元,同比增长71.59%。
与此同时,经开区挂牌的技术创新中心面对疫情危机,向创新要效益,众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有序推进,展现出发展韧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经开区23家技术创新中心已完成研发新技术、新产品34项,集中在光刻机零部件、新型显示、微机电系统、集成电路、原创新药、太赫兹技术和机器人等高端产业,含金量极高。
“有了新技术、新产品,经开区还多举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相关负责人介绍,亦庄将重点发展5G、新型显示、光刻机、车规级芯片等主导产业关键领域的一批核心技术,聚力打造“中国智造”品牌。
上一篇: 中关村自动驾驶产业驶入“加速带”
下一篇: 党员先锋队:穿上防护服酷暑中战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