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三城一区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0/05/27 头条 浏览:292
今年一季度,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技术收入2377.6亿元,同比增长9.5%,研发费用增长13.8%。左图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右图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市民和人工智能机器人互动。本报记者 武亦彬 饶强 摄
年初,一场始料不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考验北京科创硬实力的试炼场:人工智能、5G技术等科技企业开足马力助力战疫一线;生物医药企业新研发成果层出不穷;大科学装置及科学设施多措并举、积极复工,力争建设不降速……创新成果在三城一区涌泉而出,彰显疫情中的“北京担当”,也为北京经济发展注入新兴动力。
【讲述】
北京生物医药创新成果蜚声海外
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专业导师团、投融资服务、分园贴身落地服务……5月20日,中关村启动了一场面向全球企业及前沿科技团队的“硬科技选秀”。几天前,全球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刚刚在京启动。
今年五月下旬至六月初,怀柔科学城将迎来密集揭牌期,几乎每天都有重量级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公司揭牌落户。近日,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设计方案启动全球征集。作为国际科技合作的北京新名片,中关村论坛正持续向全球创新者发出邀请,共论前沿科技和未来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
“中国芯” 从“跟跑”进入“并跑”的收获期
北京企业第一支获准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安全有效!5月上旬,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刊出了由科兴中维等中国科研团队合作完成的新冠病毒疫苗最新研究进展。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报道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研究结果。2004年,世界第一支SARS疫苗,也是由这支中关村的科研团队攻克完成。
过去一年间,北京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蜚声海外。治疗丙肝、鼻炎、降血糖的中关村三大创新药在3月底获批上市,今年以来创新药获批数全国居首。
AI、自动驾驶、集成电路等众多前沿领域也硕果频出。
5月14日,北京研发、沧州测试的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辆在全国首次驶入城市主城区。同日,小马智行获得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将在海淀、亦庄启动测试,并重点开展网络约车、定点接驳测试。
“中国芯”从“跟跑”进入“并跑”收获期:龙芯中科自主研发推出新一代通用处理器3A4000,并发起龙芯生态创新加速计划;寒武纪云端芯片寒武纪思元270获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在今年初“抢滩”科创板……
未来科学城 从签约到开建仅用124天
作为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重点项目建设并未因疫情而放慢脚步。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了“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随计划同步亮相的,还有一系列新基建项目: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项目、中关村科学城北区5G网络部署及示范应用项目、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空天产业集群建设等。“在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支撑下,三年内致力于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形成800亿元以上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林剑华说。
“真是不一样了!”送走了执法队,海斯坦普汽车组件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健由衷感叹,检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近日,亦庄“史上最大力度”的行政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削减超过60%的机构,各类行政机构由60个精简为23个。
施工人员从所在村庄“点对点”运输至现场,现场严格执行测温、消毒等要求,全工地封闭式管理……在严密防控之下,2月中旬,大科学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在怀柔科学城吹响了首个项目复工号角。
紧锣密鼓推进重点项目的还有未来科学城。疫情期间,作为全国首个国际研究型医院的高瓴国际研究型医院于3月25日在生命科学园实现奠基开工。从项目签约、规划选址、方案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时124天,创造了“未来科学城纪录”。本报记者 孙奇茹 赵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