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
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180个重点工程续建项目复工率达97%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重点工程建设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既是复工复产的重要一环,也是稳投资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
-
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
到2035年,北京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将增至0.45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在全面实现一刻钟文化服务圈基础上,更好实现全地域覆盖。到2035年,北京也将实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各区...
-
复工率达90%!隆福寺商圈重启,这五处均设立了测温点
近日记者获悉,包括隆福寺北里文创园和隆福大厦在内,隆福寺商圈企业(包括办公和经营)复工率已达90%。 11556
财经
-
当奶粉碰上“技术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过去几年,大家都在谈新零售。可到底什么是新零售,二级市场的投资人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说清楚。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在二级市场,真正的新零售标的少之又少。 11885
商业
-
新民党中委李梓敬:腾出货柜码头土地建屋方案可取
香港新民党中委李梓敬于接受访问时表示,腾出货柜码头土地用作兴建房屋方案可取,建议先利用100公顷后勤用地「起楼」并不会影响码头运作,相对可较快增加房屋供应。继早前工联会黄国健于立法会提出「全方位增加土地...
丰台南苑街道:环保志愿者成了居民身边的“分类导师”
发布时间:2020/05/16 头条 浏览:373

北京声音网北京5月14日电“大骨头不属于厨余垃圾,因为它体积大,难以分解,因此应归属其他垃圾。”“蛋壳、果皮、烂菜叶属于厨余垃圾,分投时一定要破袋。”“有害垃圾投放时要注意轻放,如易挥发,请密封后投放。”……在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南区社区,有一群平均年龄60岁的垃圾分类志愿者活跃在小区,作为南苑垃圾分类志愿团队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每天深入社区,播撒垃圾分类的绿色种子,传播绿色环保理念,为社区带来了美颜和快乐。
从饱受居民的“冷嘲热讽”到积极配合,志愿者团队始终“不离不弃”。今年55岁的带头人刘翠娥,既是一名“编外”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指导员,也是社区环保创意时装走秀队的队长,凭借着自身服装裁剪特长,带领时装秀的靓妈们集思广益,利用废旧材料精心设计、巧手缝制出“盛装”,旧报纸、塑料袋、瓶子盖、废弃光盘、扑克牌等都是时装的主要“面料”,有的用废旧窗帘做成了美丽的裙衫、有的用旧报纸做成了威武的武士服、还有的用废旧包装袋做成了漂亮的公主裙,件件构思巧妙、创意独特,每件服装造型都赋予了废旧物品新的活力与生机。
随着她在街道社区各类活动“舞台”高频亮相,大量“吸粉”,刘翠娥的行动也感染带动了一批身边居民与垃圾“结缘”。不仅自己收获了北京市垃圾分类绿色宣讲员、丰台区环保达人等荣誉称号,还带领团队荣获了2019年北京市优秀环保公益组织奖。
“刚上手时其实很不自在,既要面对居民投来的异样眼光,还要经常顶着被人当成破烂王的压力,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用实际行动渐渐感动了居民,不少人还主动提出要当志愿者,觉着这工作特有意义、心里特别自豪,有些甚至会和我们在垃圾桶前合影留念并转发朋友圈。”刘翠娥笑着说。

垃圾分类这个“旅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事一向认真严谨的刘翠娥埋头下苦功,决心做专业的志愿者,买书籍、听讲课、动手实操,一心扑在垃圾分类“岗位”上。几年来,她成为小区最牛的垃圾分类达人。一些小区里的老姐妹和小朋友成了她的粉丝,有时特意准备一些“刁钻”的问题考考她:“种花草的营养土是什么垃圾?”“花盆是什么垃圾?”“沾着泥土的花盆又是什么垃圾?”。她都能笑着一一解答,成为公认的“问不倒”。凭借“专业”特长,她还为小区提出了垃圾循环利用建议和妙招,帮助社区一起做好垃圾分类。平时,她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志愿宣讲垃圾分类,用实际行动做大家身边的“分类导师”。

与刘翠娥一起在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行动的“骨干”,还有社区居民李士珍、安亦英、韩慧兰等,她们虽然都年过七旬,但干起垃圾分类这件时尚事儿却一点不落伍。“原先自己家里什么垃圾都往一个桶里扔,现在不一样了‘两桶一袋’是标配,让垃圾找对‘家’,我们的家园才能更美丽。”安阿姨说,有时出门碰到有居民倒垃圾,就会随口问下垃圾分类了吗,遇到对方拿不准的还会现场指导,时间久了就自然养成习惯了。为了能让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还专门上网搜罗垃圾分类小宝典、小妙招,发布到社区居民微信群里,疫情防控期间,居民们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垃圾分类、互动交流,分享垃圾分类心得。
“小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这是留在南苑街道南庭新苑南区社区居民心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正因为这个“家”的意识,他们逐步参与其中,积极配合垃圾分类工作;正是因为“家里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的思想,志愿者们将怕脏怕累的顾虑全部抛之脑后,用实际行动和不懈努力,让垃圾变废为宝不再流浪,助推垃圾分类这件“重要的小事”、“简单的难事”成为常态化自觉行动。(史莉)